政策靠前、主动作为,
财政运行突出“稳字当头”
积极实施助企纾困政策。支持市场主体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发展,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强化政策性融资担保,保持企业扶持政策和财政激励政策的延续性。
科学有效加强收入管理。牢固树立税源意识,培育涵养更多可持续发展的优质税源。科学研判财政经济形势,加大预算收入统筹力度,科学稳妥编制收入预算。
坚守铁心优化支出管理。坚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建立健全政府“过紧日子”的长效机制。突出基本财力保障,落实党政机关“过紧日子”的要求,从严控制2022年一般性项目支出。
统筹资源、精准发力,
财政保障突出“稳中有进”
经济创新突出科技驱动。加大财政政策激励扶持力度,推进新一轮科技企业“双倍增”行动计划,优化完善小微企业园建设扶持政策。积极发挥产业基金在培育“专精特新”企业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城乡秀美聚焦协同一体。加大财政投入保障,推进“公园城市”项目,全力推动“品质平湖”建设,促进城镇功能完善。充分发挥财政政策引导作用,促进农业提质增效。
民生优享争当共富典范。持续优化优质教育资源投入和布局分配,稳妥推进教育“双减”重大部署落地。强化民生实事财政保障,进一步细化完善财政政策,助力迭代升级社会救助新体系。
创新创优、系统重塑,
财政改革突出“稳进提质”
系统推进财政数字改革。聚焦“一个门户、四个系统”建设目标,部署实施预算一体化系统,持续迭代升级财政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应用场景。
全面构建预算管理体系。探索中期财政规划绩效管理机制,完善重大政策、重大政府投资项目的事前论证评估机制。深化部门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建立部门预算“工作职责+具体活动+绩效目标”的项目绩效管理模式。
协同实施国资国企改革。优化行政事业单位国有房产管理,按照“保留一批、划转一批、下放一批、核销一批”的总体思路实施分类处置,盘活存量资产,提高资产效益。
守住底线、找准问题,
财政管理突出“除险保安”
严控地方债务风险。稳妥推进政府隐性债务化解,强化事前源头管控、事中动态监测、事后专项督导的全过程监控,压紧压实化债主体责任,努力打好隐债化解攻坚战。
严防社保基金风险。协同税务、人力社保等部门加强扩面征缴,健全社保基金风险管控机制。稳妥做好职工养老保险国家统筹、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省级管理和医保基金市级统筹工作。
严管基层财政运行。建立健全乡镇财政管理体系,切实提升基层财政整体智治和法治化水平。加强财政监督检查和内控制度建设,推进财政资金管理精细化、科学化、数字化。
严守财政“三保”风险。完善“三保”风险预警机制,提高风险预警能力,建立健全“定期报告+重点关注”的“三保”预算执行动态监控机制,切实防范“三保”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