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徐晓雯 通讯员 高凯磊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饲养宠物的家庭越来越多,其中养犬最为常见。但随之而来的遛狗不拴绳、犬只随地排泄等不文明养犬行为,以及烈性犬伤人、扰民所引发的社会问题和安全隐患也随之增多。管好宠物犬,不再是各家各户的“自家事”,还体现着城市管理的精细化水平,更反映了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
“2019年7月《嘉兴市养犬管理条例》正式实施以来,我们始终坚持将做好养犬管理工作作为提升城市品质的重要方面,精心优化养犬管理服务举措,努力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文明养犬行动的良好氛围,着力提升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不断助力金平湖城市品牌打造。”市综合执法局党组书记、局长许铉说。
乘“数”而治
优化养犬管理服务举措
自2019年7月1日起,我市开始实行养犬管理重点管理区制度。该制度明确规定,平湖市区东至上海塘、杭平申航道、乍浦塘,南至南环路,西至金平湖大道、平善大道,北至北环路合围区域及三港新城为养犬重点管理区。2020年,该制度在原市区养犬重点管理区43.74平方公里的基础上,将养犬重点管理区拓展至镇街道一级范围,向曹桥、新埭、新仓、独山港、广陈、林埭全面延伸,目前已经实现了全市镇街道全覆盖,而随着范围的进一步扩大,管理难度也随之增加。
为此,市综合执法局乘“数”而治,通过智能化载体,优化服务、高效管理,引导居民规范文明养犬。该局根据重点管理区拓面情况,在前期排摸的基础上,建立起囊括全市34100条犬只的数据库,并针对养犬实际现状,将优质的服务延伸到了乡镇。
“我市目前已建立了7个免疫、登记‘一站式服务点’,其中有6个位于乡镇,犬主养犬准养登记可以在‘一站式服务点’进行,还可以在网上、移动端自主办理。”市综合执法局相关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说,去年全年我市共办理犬证1309件,其中镇街道办证点办证570件,有效实现了“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管理全程化”。在数字化管理方面,该局还充分运用“钉钉”“浙里办”“嘉兴犬管”等数字系统,将犬只底数、办证、年审、免疫、流浪犬捕捉、收容、处置等养犬管理全流程列入“嘉兴犬管”数字平台智慧化运行。同时,动态更新犬只基础数据库,对已死亡、走失等犬只进行数据注销,对新增犬只及时补充,提升养犬基础数据的实时性、精准性。
与此同时,为方便已办证犬主进行犬证年审,该局还依托微信“平湖智慧城管”小程序迭代升级中的“文明养犬”模块,已办证养犬市民仅需按要求上传“疫苗证照片”“犬只照片”“疫苗注射时间”后即可由工作人员开展线上审核,率先实现了嘉兴市域内犬证年审“零次跑”。自去年8月该模块更新以来,已开展微信线上犬证年审310件。在此基础上,结合犬用狂犬疫苗一年打一次的周期,该局还联合市农业农村局,在主城区重点管理区的27个村社区开展“一站式”免疫办证年审服务进社区活动,方便群众在家门口就能进行犬只免疫办证年审。至目前,这项活动已连续开展了3年,在去年的“一站式”服务中,现场共新办犬证91张、进行免疫年审896件,服务期间年审量同比提升31%,真正让群众便捷零距离,得到了养犬居民的一致好评。
严格执法
强化违法养犬行为管理
遛狗不牵绳,任由犬只乱跑,惊吓到老人、小孩;不即时处理犬只排泄物,任由粪便留在公共场所,在污染环境的同时损害城市形象;犬吠声大,严重影响他人正常休息……这些不文明养犬行为,给群众生活带来了困扰。
近年来,市综合执法局聚焦犬患问题突出、群众反响强烈的区域,针对城市广场、公园、开放性小区等重点区域以及早晨和傍晚两个6点以后的溜犬高峰时段,采取错时执勤的方式加强巡查监管。与此同时,将加强养犬管理工作和当前垃圾分类减量、生态文明建设、平安建设等中心工作有机结合,加强工作衔接,取得工作支持,造势借力完善违法养犬监管。
据该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去年1至11月,全市共捕捉流浪犬2448只,处罚违法养犬行为316件,总计罚款金额21810元。通过严格执法,城市主次干道、景区广场、居民小区等重点区域流浪犬、散养犬明显减少,养犬人溜犬牵绳的人数不断增加,市民对依法养犬、文明养犬的知晓率不断提高。同时,充分发挥小区业委会和物业管理服务公司的日常基础管理功能,强化社区自治功能,提高犬主自律意识,及时发现、劝导或举报不文明养犬行为,协助处理涉犬矛盾纠纷。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10月市综合执法局还开展了养犬管理专项执法行动,对未采取有效措施造成犬只自行出户的,个人在重点管理区内养犬、每一户籍或者每一固定住所超过一只的,在小区楼道、楼顶、房顶、绿化带等公共区域以及单位集体宿舍、开放式阳台、城市绿地饲养犬只等违法养犬行为进行严厉处罚,有效解决了一批市民反映强烈的重点区域养犬问题,捕捉了一批流浪犬,全面提升了养犬管理实效。
注重宣传
营造文明养犬浓厚氛围
文明养犬,需要深入持久进行宣传。在基层工作中,执法人员切实贯彻“一次工作就是一次普法”的理念,将普法工作融入日常管理工作的全过程。去年,该局利用媒体报道、微信公众号推送等方式,向群众推送文明养犬做法和违法养犬处罚典型案例40余篇,通过办证中现场说法、管理中依法执法、媒体上以案释法的方式,将养犬管理执法与法律法规宣传有机结合。
同时,深入开展广覆盖、多层次、立体式、常态化的规范养犬宣传,发放各类文明养犬宣传资料3万余份;在全市21处开放式公园、城市绿地、城市绿道安装316块文明养犬宣传牌和犬只禁止进入绿道标识。在全市重点管理区的213个居民小区张贴261份小区犬只公示,做到对重点管理区内的小区犬只全部进行公示。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我市在龙湫湾公园建成了首个公共遛犬区,遛犬区占地面积962平方米,四周设有网眼围栏确保其封闭性,园区内还配备有拾便袋、垃圾桶、休息椅、犬只游乐等便民设施,安排专职管理人员和保洁人员进行日常维护,以人性化的空间、多重利益平衡成就社会公共利益。据介绍,自去年9月1日起,遛犬区已正式向公众开放,能基本满足周边养犬户的日常遛犬需求,提升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
不仅如此,该局还积极联合街道、社区,进一步构建“政府主导、属地管理、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养犬管理长效机制,在主城区评选“文明养犬示范小区”和“平安犬管小区”共20个,在让示范小区起到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的同时,切实营造养犬管理工作全社会关心、支持和参与的良好氛围。
做好犬类管理工作非一日之功,需坚持不懈常态化抓实。对此,市综合执法局表示,将坚持多措并举、扎实推进,继续全面抓好规范养犬管理工作,不断增强群众文明养犬和自觉维护美好环境的公共意识,切实推动犬患整治工作持续深入开展,保障公民健康和人身安全,维护社会公共秩序和市容环境卫生,助力城市文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