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04版:党代会特别报道

加强政企合作 推动经济发展

【精彩回放】

“第一次使用‘人脸识别’农资购买系统需要录入身份信息,以后直接刷脸就可以购买农药了。”今年8月,在义乌市苏溪供销合作社生产站,店主骆坚旗正为前来购买农药的董海建做实名制登记。

店主骆坚旗所提到的“人脸识别”农资购买系统其实就是由“浙农服”平台衍生而来的智慧农资销售一体机,该一体机通过首次登记识别后便可以将用户信息全部录入后台。与此同时,用户之后购买的化肥、农药明细等也都将由后台一一记录,留档于该市农业农村局的“数据大脑”,在让经营户享受到数字赋能带来的便捷时,也为政府相关工作贡献了“智”力。

据悉, “浙农服”平台根据义乌市的业务需求,定制调整智慧农资子场景,短短4个月内就已累计为农服务3.55万次,涉及金额263.71万元,得到了义乌广大农户的好评。

【亮点综述】

智慧农资一体机在浙江省义乌市的配备使用,是“浙农服”平台成功实现跨域合作的一个缩影。为确保在各地推广中好用、易用、管用,“浙农服”采取“基础版+个性定制”开发模式,以主平台为数据和业务连接中枢,按需求不断开发基础成熟、使用高频的子场景,精准服务每个县市实际需求。

而“浙农服”平台之所以能够实现产权自持、迭代自控、成果共享,得益于其公司化的运作。据介绍,为进一步解决政府业务与专业技术难以相互转化的历史性难题,市农合联(供销社)联合省供销社、嘉兴市供销社和技术开发团队,共同组建浙江农合数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架构起四方合资运营平台,同时建立了四级联动工作会商制度,充分发挥社会化、市场化、专业化力量,为平台迭代推广提供了良好环境。

与此同时,“浙农服”场景应用在推广过程中还采用SaaS服务模式,让数字化改革成果直接产生经济效益,不仅较好地解决了数字化改革资金来源问题,还为数字化为农服务体系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形成了泛农业领域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交互的良性循环。目前,长兴芦笋产业农合联、天台农家乐、杭州临安数字农险、海宁共富菜园等多个应用子场景已落地,实现了小切口与大场景的有效融合。此外,经测算,今年“浙农服”应用农资和农产品销售服务产值超亿元,浙江农合数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SaaS服务产值将超3000万元,变财政“输血”为市场“造血”,逐渐产生“一子落,满盘活”的裂变效应。

2021-12-29 5 5 嘉兴日报平湖版 content_188709.html 1 3 加强政企合作 推动经济发展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