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韦 蔚
7月17日开始,河南普降暴雨。
20日深夜,微信里的几个视频让我瞬间睁大了眼睛。
以往只能在灾难片里看到的场景,一个又一个地出现在我的眼前。
第二天,与那些场景有关的事件浮出水面。
7月20日下午5点40分左右,郑州地铁5号线隧道积水,列车停止运行,乘客被困车厢。
水位不断上升,车厢里渗水也越来越严重,慢慢地大家都站在座位上了。但积水很快就漫到了胸口,小个子的,只在水面上露出了一个头。车厢里的空气越来越稀薄,许多乘客开始呼吸困难。更要命的是,谁都不知道险情还将怎样发展又何时可以解除,乘客们的情绪开始崩溃,纷纷想方设法向外界求援。
晚上8点10分左右,消防队员砸开了车厢玻璃,之后救援队也来了。车厢内到处可以听见互相安慰的声音,很多人喊着让晕倒的人先走,很多人在帮扶自己身边晕倒的人,所有的男生说女生先走,即使是情侣也都放开了彼此的手,只为让女生先走……
透过完整还原的信息可以看到,当得救的曙光出现时,乘客们纷纷将“优先权”留给了比自己更弱的人,在灾难给出的这道选择题面前,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光辉。
记忆中,我曾经不止一次地跟人说,你有选择的机会,你是幸运的,你还能选择,你是幸福的。
但是很多时候,人在选择题面前,会不知所措,甚或是肝肠寸断。
我读到过很多用来“测量”爱的选择题。第一次读到时,内心还是起了波澜的。毕竟这一类的选择题,过于残忍。
下面是某教授给博士生出的选择题:谁是你生命中最重要的人?
教授让学生在黑板上写下自己难以割舍的20个人的名字。
一位女学生上去照着教授的要求写了。
之后教授说:“请你删掉其中一个你认为最不重要的人。”
这是女生没有想到的,但是她也没有太挣扎,很快删掉了其中的一个名字。
教授让女学生继续删。
第二个,第三个……
最后黑板上只剩下女学生的父亲、母亲、丈夫和孩子。
选择越来越残酷,也越来越艰难了。
女学生挣扎着继续选择。
当黑板上只剩下丈夫一个人的名字时,女学生放声痛哭。
限于篇幅,接下来师生之间的对话我不再概述。
毫无疑问,面对“选择题”,我们可用的能力与智慧都是极其有限的。
例如那首我们耳熟能详的诗歌——
生命诚可贵,
爱情价更高。
若为自由故,
二者皆可抛。
这是匈牙利诗人裴多菲1847年创作的《自由与爱情》。但是据说原诗还有最后一句:“抛后方知晓,如若没生命,爱情哪里找。”
我们看到,诗人在对“生命”“爱情”“自由”的选择中,是何等地痛苦而又真实地挣扎着。
莎士比亚曾在《哈姆雷特》中尽情歌颂人性的高尚和尊严:“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但是人类历史告诉我们,在各样的“选择题”面前,人类所能体现出来的高尚和尊严,都是十分有限的。
在旧约时代,人类始祖一开始就错用了上帝所赐的自由意志,在分别善恶之树下作出了恶的选择。
到了新约时代,犹太人齐声喊出了他们的选择——释放强盗巴拉巴,将救主耶稣钉上十字架。
而在河南洪灾的相关信息中,我们也看到了不少令人不齿的选择。是救灾还是借着灾难吃人血馒头,一些人选择的是后者。
有哄抬生活必需品价格的,有向回不了家的投宿者开高价房的,还有人实施“灾难营销”借水灾打营销广告的。
在郑州遭遇暴雨袭击之际,某地产商发布了一张营销海报,宣传“入住高地,让风雨只是风景”。引发众怒后,不得不发布致歉声明,表示要第一时间将相关广告画面进行删除,并成立专项小组进行严格的审查处理。另有一家地产商,也借机宣传自家楼盘的车位。郑州城内洪水肆虐,车辆横七竖八泡在水里,该地产商居然以此作为背景制作海报,“就算大雨让整座城市颠倒 有车位 无烦恼”。如此难看吃相,已无底线可言。
7月25日有人有图有真相地爆料,“为了流量已经疯了,趴水里假装在洪灾现场”。某平台为了蹭热度,在公序良俗与流量博弈中选择了后者。他们找了一拨人,又找了一片水域,让“演员们”在水里或趴或蹲或站,装腔作势地“在洪灾现场”“加油”。
我还看到有人高举消防水管“人工降暴雨”,伪造乡间大棚救灾现场。镜头里居然还有人咧着大嘴乐不可支。
还有更恶劣的,有人竟然趁着救生艇上的救生员上岸吃饭,将救生艇偷走,然后开录英勇抗洪无私奉献的热片。炮制假新闻不说,还耽误了抢险救灾。
写到这里,想起了王蒙先生在“选择题”前败下阵来的“趣事”。王蒙是著名作家,还担任过文化部部长。但是王蒙告诉我们,“我做过几次他的语文测验卷子,都不一定能得60分”。
王蒙所说的“他”,乃是王蒙才上初一的孙子。“都不一定能得60分”,是说初一的语文试卷,王蒙“考”了几次都不一定能考及格。
王蒙“对付不了的初一语文试题中有一题是这样的:“给‘人最宝贵的是生命’这句话加标点。”
可供选择的答案有以下3个: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
“对于人来说,最宝贵的是生命。”
王蒙在上海参加“新概念作文竞赛”评选时,给在座的其他评委——来自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7所高校的中文系教授出了这道“考题”。
结果,在座的诸位教授、博导议论了半天,也没得出个“标准答案”。
大人们,就这样被大人们给孩子们出的选择题,难住了。
人类的困境,说到底,还是人类自己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