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03版:城市笔记

白驹过隙,忽然而已

其实,暑假只是一个时间段的称呼而已,当父母的焦虑,那是一年365天,天天都在线。现在,孩子还是孩子,一年又一年,将来,孩子终究会长大。所以,如果说眼前的暑假价值在哪?那或许就是多了些陪伴的时间,多了每天早上七点,她过来叫我们起床了……

■李纪平

“所谓父母子女一场,既是渐行渐远的分别,也是剪不断理还乱的悲喜……”这段话让我有种说不出的焦灼,回头看了眼在一旁那磨洋工的、关心身边一切细微声响的却唯独不想做作业的小女,总觉得她还幼稚得很,无法接受她过了这个暑假就要上小学四年级的事实。一想到她再过两年就要进入初中了,为父的我就挠头,就这样的学习态度将来怎么考高中、考大学啊?天呐,时间怎么就过得这么快呢?

因为我们夫妻俩都是老师,我还是班主任,回想平日里上班,她还没醒我已经去学校了,晚上我刚晚自习结束到家,她已经要准备睡觉了,一周至少两晚如此,相处的时间虽说和其他人相比还算可以,但我自己还是觉得已经少了许多。以至于有时静下来仔细看看她,会惊讶于她又长大了不少,再想想待她读初中、高中时,她将天天晚自习,那我还能有多少时间陪伴在她身边?这一想,为父的玻璃心又有点裂了。

老友让我说说暑假和孩子的生活,这让我有种要描述白开水是什么味道的感觉。生活能有多精彩呢?不就是一日三餐、看书(工作)吃饭呗。暑假最大的变化,就是一家人能在一起吃早餐了,能陪着她从早到晚,能看她一天到晚“演技上线”。这会儿她正在她妈妈的监督下练琵琶,孩子就是孩子,陪伴和监督还是得有的,昨天我下午出门忙了点事情,晚上在她妈妈检查的时候,弹得那是一个胡乱不着调,这事还连累我昨天挨了批评,现在她妈妈时不时地一句:“继续练啊、别停啊、怎么又半天没声音啦……”我都缩在边上不敢吭声。

旅游?在疫情的影响下,今年暑假戴着口罩,一家三口去了趟丽水五日游。对待假期旅游,我们家的态度一直是趁她现在的寒暑假生活还没在无尽的题海中翻腾,那能出去尽可能带她去看看,长三角的不算进去,疫情前的那几年,厦门、海南、香港、哈尔滨等,想着一年去一个城市,带着她长长见识,别和家里那只没下过楼的猫一样,抱着它在小区里转一圈都能紧张得炸毛。有一回我问我女儿:“还记得你小时候去过的土楼吗?”女儿一阵摇头让我有那么一会儿觉得这钱又像舞蹈班那样打水漂了,回头翻开电脑里的相册,看到那个对着皮皮虾两眼放光的贪吃鬼,或是那个短胳膊短腿的、在那劈叉劈得哭鼻子的小可爱,嘿嘿,又感觉挺值的。

看书?因为夫妻俩工作的关系,平日里互相讨论中还有和同事间聊天中都得出的小学语文是重中之重,且真正的是需要厚积才能薄发的观点。所以看书这一块,从小在她妈妈的培养下看着看着,渐渐养成了习惯,每天的看书时间不用督促,这点真是让为父感动得很呐。至于看什么?我们的态度一直是,只要不是网络上那种凑字数的爽文小说,那都是可以的,目前看来她对科普类兴趣比文学类多点。

锻炼?没有体育细胞的她,我们夫妻俩是不指望她能在学校运动会拿名次了,但是身体素质还是要的,回想上班那会儿看到的那帮初三学生每天大课间那大汗淋漓地跑掉半条命,将来那种高强度的训练要是轮到我女儿了,她能吃得消吗?得提早规划啊,从她幼儿园大班给了我们一种“体育我是不行”的感觉开始,暑假一开始,就轮滑、篮球、羽毛球一样样地学过去、试过去,如果没问题的话,明年暑假应该会给她安排学游泳。没有运动基因的老父亲对这事充满了惆怅和焦虑。

其实,暑假只是一个时间段的称呼而已,当父母的焦虑,那是一年365天,天天都在线。想以那和她年龄一样的经验辅其左右,想以那并不多的金钱顾其前后。现在,孩子还是孩子,一年又一年,将来,孩子终究会长大。所以,如果说眼前的暑假价值在哪?那或许就是多了些陪伴的时间,多了每天上午七点,她过来叫我们起床了……

2021-08-12 5 5 嘉兴日报平湖版 content_145733.html 1 3 白驹过隙,忽然而已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