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这样,这个炎热的夏天里,我和我的“小猴子”时而“亲密有间”,时而又“亲密无间”,融融泄泄地度过着属于我们的夏天。
■夏春燕
儿子属猴,也许由于这个缘故,他精力充沛得让人咋舌。他喜欢跟小伙伴们玩一切有英雄情结的打打闹闹的游戏:什么奥特曼打怪兽啦,安全特工队啦,迷你特工队啦……他的名字一会儿叫“福特”,一会又变成了“皮皮鲁”。我们这一幢楼里有两个跟他同龄又是同学又玩得特别好的孩子。三只“小猴子”就这样在各个故事中随意切换着角色。而我们家也毫无悬念地成了他们的“花果山”。
每天,还没等我睁开眼,对门的“小猴子”已经敲响了我家的门:“皮皮鲁,起床了!”儿子一听,小脑袋立马竖了起来,眼里闪着快乐的光芒:“妈妈,鲁西西来了!”然后就欢呼雀跃着跑去开门:“鲁西西,我来了!”随着“嘎吱”的开门声,热热闹闹的一天开启了。我倒是挺乐意儿子有那么多的小伙伴一起玩的。暑假,不就应该是一大群伙伴的欢腾吗?记得小时候,我也是这样天天串门不着家的。
有了伙伴的日子,“小猴子”做事情也变得很有主见。放假前夕,幼儿园里发放了暑假班招生的信息,我跟他爸爸商量着要不要报。后来,还是决定征求儿子自己的意见,结果他二话不说就去找他的小伙伴商量了,带回来一个结果:“妈妈,金意涵和陶心言她们都报了暑假班,我也要上暑假班!”于是,一个“难题”迎刃而解。
暑假班是下午四点下课,走过门厅的转角他能一眼从簇拥在门口的一大堆家长中认出我,于是蹦跳着朝我飞奔过来:“妈妈,你今天写不写字?”因为每天这个时候,都是我在书房里练字的时间。这个时候,室外暑气正盛,热得像个蒸笼,而书房里是适意的26摄氏度。三只“小猴子”鱼贯而入,从地板上躲到钢琴底下,从钢琴底下爬到榻榻米上,又从榻榻米上跳下来躲进炕桌的肚子里……整个书房瞬间被“猴子们”的欢叫声填满。我也挺喜闻乐见这样和谐的画面的:不大的空间里,儿子就在我的眼皮子底下,我也在他的身旁,他有他的世界,而我亦有我的空间。这种不远不近的距离,让我们彼此都觉得舒适,颇有闹中取静的意味。他们闹归闹,吵归吵,但从来不会撞到我,因为他们都知道,碰到了我的手,我的字会写坏掉的。
每天吃过饭的傍晚是我的遛娃时间。我有时会带他去学校浇花。久而久之,他就知道妈妈几天会去一次,他帮我算好了时间,像一只小闹钟一样准时地提醒我:“妈妈,今天我们该去浇花了。”他很喜欢浇花,因为他觉得这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几片枯黄的叶子,一只从花盆里蹿出来的小蚱蜢抑或是一只四仰八叉死掉的甲壳虫都是他快乐的源泉:“妈妈,为什么小蚱蜢跳起来这么高?”“为什么小天牛会死掉?”“为什么……”我们一起探究着动植物界的秘密。
有时,我会带他去楼下的草地上玩。他总能找到自己的小伙伴,跟他们一起滑滑板车或者捉迷藏,而我则沿着草地四周的水泥小路一圈儿又一圈儿地刷着我的“万步有约”。晚风轻柔,夏虫欢唱,孩子们的欢声笑语伴着老婆婆们整齐划一的拍手舞声飘荡在头顶的夜空下。我在他心理安全的界限以内,他也在我安心放手的范围之内,而我们各自都有着属于自己的小小空间。我们,都乐得自在。他跑累了玩倦了,跟他的小伙伴挥手说“再见”的时候,往往我的步数刷得也差不多了。然后一起心满意足地回家。
洗完澡后,“小猴子”会爬到床头的书架上翻一本自己喜欢的故事书让我讲给他听。讲故事的时候,是一天中我们最“亲密无间”的时候。他会依偎在我的怀里,静静地听着,一动都不动,温顺得像一只小绵羊。偶尔,他会睁大他那双好奇的眼睛,问一串“为什么”。故事讲罢,我们互道“晚安”,他小身体一翻,小肚皮一挺,睡眼朦胧就进入了梦乡,一天的美好时光结束了。
就这样,这个炎热的夏天里,我和我的“小猴子”时而“亲密有间”,时而又“亲密无间”,融融泄泄地度过着属于我们的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