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03版:论苑

红色转角湾,永不熄灭的革命火种

——瞻仰平湖党员干部的精神家园红色转角湾有感

■ 平湖市委党校 金治平

习近平总书记在6月25日十九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红色资源是我们党艰辛而辉煌奋斗历程的见证,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在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际,作为平湖具有奠基性的红色资源——红色转角湾,是我市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阵地,而其经过修缮后的全面落成,也是我市党员干部向党的母亲生日献上的一份珍贵厚重的节日礼物。这必将教育引导全市党员用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定信念、凝聚力量,把革命先烈流血牺牲打下的红色江山守护好、建设好,努力创造不负革命先辈期望、无愧于历史和人民的新业绩。

近日,笔者怀着崇敬之情,特地瞻仰了位于独山港镇金沙村的红色转角湾,那里的一切给我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只见原址上的主体建筑庄重肃穆,而展馆内“革命思想的萌芽、漫漫长夜星星火、海北烽火燃平湖、冲破黑暗迎黎明”等4个板块,内容精到,突出重要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红色经典味浓;近1万平方米的主题公园绿树成荫,散落在曲径通幽处的红色小地标不时引来游人驻足欣赏。主体建筑沿三面环河展开,在走廊处小憩时潺潺流水声会从不远处隐约传来,十分惬意,绿色生态味浓;运用文物实物、图片图表、油画雕塑、实景还原、多媒体声像等多种展示手段,还原的金山(浦南)县委工作旧址、转角湾茶馆等实景,让人眼睛一亮,时代味浓。即将离开时,我不由得再次迈入馆内大厅,在具有历史厚重感的“坚定理想、敢闯敢拼、前赴后继、砥砺前行”这十六字“转角湾精神”前驻足良久,思绪万千:我们有足够理由和充分自信,90多年前从这里点燃的革命火种现在依然在燃烧,它永远不会熄灭,成为照亮我们前行道路上的一盏明灯。

一、在红色转角湾,点燃的是勇担使命的理想之火,很得人气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等写在自己旗帜上,指引一代代共产党人奋勇向前。红色转角湾,有“金平湖最早日出的地方”之美誉,是平湖党组织的发源地,也是中国共产党在平湖的早期重要活动地。红色转角湾,最亮丽的一抹红就是转角湾地区以李一谔、颜书绅为代表的一批共产党员,坚定共产党人信仰,为劳苦大众谋幸福而不怕牺牲,敢于斗争,这一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已深深埋在广大群众心中。

有志青年心向党。共产党员有坚定的信念,有崇高的使命,源于先进思想的熏陶和个人实践的历练。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作为转角湾地区革命活动主要的领导者和组织者,李一谔出身书香门第,7岁入学堂,13岁考入上海南洋模范中学,1915年参加上海青年学生声讨袁世凯卖国贼的集会,萌发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意识。1917年9月考入上海文治大学,受到新文化运动影响,学习《新青年》等进步杂志,接受马克思主义先进思想教育,1919年响应北京学生实行总同盟罢课的号召,参与“五四”运动,开展罢课斗争和宣传活动,同年李一谔开始深入农村和工厂,了解农民、工人受地主、资本家剥削压迫的痛苦,宣传爱国思想并灌输国民常识。1925年,经过“五卅”运动革命洗礼,他对马克思主义思想有了更清醒的认识,同年经侯绍裘和姜长林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金山最早的一位共产党员。入党以后,李一谔组织引导先进青年学习《向导》《中国青年》等进步刊物,启发他们对共产主义的信仰。此后,李一谔等一批金山的共产党员因革命需要,来到转角湾地区传播革命思想,先后发展朱轶凡、颜书绅、夏宜黄、倪奎相、颜阿友、马甫祥、朱阿甲、马妹妹、戚福根、盛友三、宋荣生等20多人入党,使之成为转角湾地区革命活动的中坚力量。

革命理想高于天。从1926年至1929年的转角湾革命时期,这20多名党员勇担使命,敢于斗争,多次组织农民开展武装暴动,新街地主恶霸张忍伯仗势欺压百姓,他们就发动群众起来反抗。李一谔为了唤醒农民,变卖家产办起了云溪小学,在校内创办刊物《社会钟》,传播革命道理,还烧掉了自家全部田契。被捕以后,他慷慨陈词、英勇就义。颜书绅将颜家老宅作为革命活动场所,被捕后宁死不屈。他们的英雄壮举,感天动地。他们就像是我们身边的被毛泽东称为“中国农民运动大王”的彭湃,“为了我们的子孙后代争得幸福的生活,就是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也在所不惜”。他们就像是我们身边的夏明翰,“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他们把革命热血洒在转角湾,把共产党人为人民谋幸福的革命火种点燃在转角湾。

理想信念扎根大地。理想信念之火一经点燃,就永远不会熄灭。红色转角湾是平湖共产党人的初心之地,“转角湾精神”是平湖精神的源头活水。通过学习转角湾革命历史,联系平湖发展的今天,深切体悟其中的红色基因,最重要的就是要懂得今天富裕美丽的平湖是从哪里来的,又要到哪里去。要充分运用好李一谔等先辈们抛家舍业,为了崇高的理想信仰,毅然站在劳苦大众一边,并为此牺牲年轻生命的感人事迹,对党员干部进行理想信念教育,要使党员干部方向更明,信念更坚。凡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站位就高,心胸就开阔,就能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做到“风雨不动安如山”。

二、在红色转角湾,点燃的是勇往直前的奋斗之火,很有锐气

奋斗精神是我们党战胜困难、走向胜利的重要法宝和有力武器。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必须永远保持奋斗精神,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继续把改革开放推向前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勇前进。

转角湾革命活动,不是简单的抗租、抗税、抗捐,而是一场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反对压迫和剥削、争取自由幸福的革命斗争。说有组织有计划,是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当地农民的自觉行动,是中共金山县委执行中央“八七”会议精神在金山和平湖交界的转角湾地区进行的一场武装斗争。这场武装斗争由陈云、李一谔领导并指挥。陈云受中共江苏省委指派,他不但负责金山,还负责青浦、松江的农民运动。“1928年7月下旬,陈云以中共江苏省委巡视员的身份来金山浦南,随同人员还有胡北风,他们分别住在李新民家和姚阿大家。”(《中共金山县历史大事记》(1921.7-1993.4)中共金山县委党史研究室编)。李一谔当时任金山县委军事部长,负责金山第一支农民武装队伍,他还通过陈云到上海弄到12支手枪。说有目的,是指有力回击国民党反动派在上海的“四·一二”和在武汉的“七·一五”反革命政变,敢于亮出共产党的旗帜,也表明共产党人是吓不倒打不倒的,具有坚强的革命意志。而且,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在当时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在极其残酷的斗争环境中,我们的共产党人为实现远大目标,以向死而生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力挽狂澜,敢洒热血,勇往直前。

在转角湾的革命活动不是孤立的,是大革命失败后全国范围内风起云涌的农民武装斗争的一部分。当时的农民武装革命有这样一个特征:既暴风骤雨,又腥风血雨。暴风骤雨,是说中央“八七”会议召开以后,全国各地纷纷举行农民武装暴动,一时风起云涌。浙江从1927年至1936年全省农民暴动60余起,有10余万人参加。(《浙江省农民武装暴动》浙江省党史研究汇编)就平湖附近来说,比较有名的就有1928年陈云和夏采曦领导的青浦小蒸秋收起义;陈云、袁世钊领导的枫泾暴动以及1929年嘉善姚庄、里泽的“共产风潮”等。这些农民武装暴动虽然大都失败了,无数革命者倒在前进的道路上,但是越来越多的革命者没有被吓倒,他们又继续战斗。靠着这样一种勇往直前、前赴后继、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不断地进行武装斗争,不断地动摇反动政府的政治基础,从而不断地壮大革命力量,最终是星星之火成燎原之势,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转角湾的革命活动是新民主主义时期平湖党史中接续奋斗的开端。有好多同志在学习转角湾的革命历史时,比较集中地提到了两个问题。一是转角湾革命活动中,颜书绅被杀以后,党组织遭受破坏,为什么平湖党史到此好像戛然而止了?二是“转角湾精神”内涵中有前赴后继、砥砺前行,照此精神,应该是在转角湾革命活动后平湖仍应有值得书写的党领导下的精彩斗争史,但为什么这种情况没有明显出现?这里有四点值得一说:一是发生在转角湾的革命活动时间较早,它事实上为中国农村武装斗争探索了道路,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实践与经验。二是由于我们平湖地处平原地带,一览无遗,不像山区,进行革命斗争有较好的隐蔽性,也有利于开展斗争。三是1931年在上海的中央机关受到前所未有的重创,时为中央特科负责人顾顺章和中央书记向忠发先后叛变,使党组织遭受灾难性损失,中央被迫于1932年从上海迁往江西苏区。这个灾难势必波及到与大上海最近的江浙一带党组织的生存,所以1931年至1932年江浙一带党的活动事实上处于更隐蔽的状态。四是现有的县级党史大都存在着形式表现不明显的特点,但从全国范围看就很清晰——中国革命尤其是党的建立,从上海起步到嘉兴并起航,到井冈山、到遵义、到延安、到西柏坡,最后到北京,最终取得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所以,从平湖新民主主义时期的党史看,从转角湾革命活动到1940年中共海北工委的活动,再到解放前党的工作之间,联系形式表现虽不明显,但它依然如星星之火,其一系列进程,都是在中国共产党统一领导下的接续奋斗中完成的。

三、在红色转角湾,点燃的是勇立潮头的团结之火,很接地气

转角湾革命地区是当时平湖和金山党组织活动的重要场所。土地革命时期平湖党组织和党员主要分布在平湖的东侧,转角湾、衙前乡、新仓镇、大黄姑乡、褚泾乡等,造成这个状况的主要原因就是东面的这个转角湾。因为转角湾地区曾一度成为平湖和金山党组织活动的重要场所。一是地理环境,转角湾属两地交界,虽然偏僻但交通仍然方便;二是1928年金山县委实施大浦南计划,金山革命向西推进。在这样的情况下,转角湾地区革命活动便在两地相互支持相互配合下开展起来:上海金山党组织发展快,平湖党组织发展慢,金山第一位党员帮助发展平湖第一位党员,帮助建立第一个党组织。中共金山县委机关安全受到危险、需要转移时,平湖转角湾就为金山县委机关提供驻地,颜书绅的颜家宅即为“红队”人员隐藏地、训练基地。金山县委机关驻在转角湾后,帮助发动群众,发展党员,推动了转角湾的革命工作,金山(浦南)县委书记翁明哲等深入黄姑、新仓等地,在黄姑虎啸桥发展了麻饼师傅宋荣生、鞋匠师傅张怀金等入党。“新街暴动”中,两地党员和农运骨干互相配合,共同出击打倒土豪恶霸。这,就是延续至今的合作团结的革命火种。

红色转角湾是弘扬“红船精神”在平湖实践的鲜活印证。勇立潮头,是讲转角湾是平湖第一位党员、第一个党组织发展和诞生的地方,是平湖第一次公开亮出共产党员旗帜的地方,是金山第一位党员和平湖第一位党员共同合作开展革命工作的地方。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红船精神”是我们共同守护的红色根脉,这次党史学习教育中,守住红色根脉,成为最响亮的一句话,在平湖则体现为“平湖毗邻上海,地处嘉兴,从党的诞生那一刻起,红色根脉就深沉扎根于这片土地”。事实上,正是在“红船精神”引领下,才有了红色转角湾,也更加丰富了“红船精神”在平湖的表现形式。红色转角湾是“红船精神”在平湖实践的鲜活印证。红色转角湾是“红船精神”的基因延续,是血脉传承。作为全党的根脉“红船精神”,是上海和浙江嘉兴两地合作团结的结果;作为平湖和金山党组织的根脉红色转角湾,则是平湖和金山合作团结的结果。

在今天,红色转角湾更是平湖和金山与时俱进合作发展谱新篇的力量源泉。“转角湾精神”是两地党组织和党员合作团结创造的体现。解放以后开启了两地合作发展新征程,到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又迎来了合作发展的新机遇,平湖的全塘、新仓、新庙等与上海开展联营模式,推进了乡镇企业发展,使平湖在改革初期就有了“服装之乡”的美誉。进入新时代,两地合作更加紧密,发挥港口优势,成效更加显著,独山港经济发展迅速,2020年经济总量突破100亿元,成为平湖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通过党史学习教育,我们更加清楚地了解了转角湾革命历史的来龙去脉,那是两地党史上最为亮丽的红色印记。90多年前,在转角湾点燃的合作团结搞革命这一火种,90多年后的今天,升华为以毗邻党建引领发展的强大动能,正在为推进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不断地高奏凯歌。

转角湾,金平湖最早日出的地方 朱文治 作

2021-07-02 ——瞻仰平湖党员干部的精神家园红色转角湾有感 5 5 嘉兴日报平湖版 content_132210.html 1 3 红色转角湾,永不熄灭的革命火种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