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余等平湖知青奉命支边,在大兴安岭图强林场(今属黑龙江漠河市)工作生活八年。往事绵绵,如缕似烟;青葱日子,悠悠已远。然每每提及,常情不自禁。
地处北纬53度的东北边陲,那是真正的远方。环境条件极其恶劣,曾经是反帝反修的最前线。那条著名的界河对岸,便是虎视眈眈的北方强邻。置身林海雪原,不乏诗的意境,却没有抒情的闲情逸致,只有立足、生存、成长、发展的奋斗篇章。开发边疆,战天斗地,自然改变着人,人也改变着自然。苦,并坚持着。如同一群初生牛犊,角扎火把在寒夜里舞蹈。这是知青岁月的真实写照。
上山下乡的是非功过,自有历史评判。对于这场运动的亲历者来说,所经受的磨砺和情感历程,影响甚至改变了我们对世界人生的判断与价值取向,又在日后默默地激励着我们,为我们提供了无比强大的正能量。我们是饱尝人生百味的一代。知识青年,是我们昨天的名片;负重跋涉,是我们的标志;自立自强,是我们的通行证;而大兴安岭,则是我们共同的语言和荣耀。
当生活关上了一扇窗时,却又打开了另一扇门。尽管我们历尽艰辛,却又是那么幸运——迎来了改革开放,赶上了信息化时代,过上了丰衣足食的小康生活,并正在见证中华复兴列车的追云逐日。我们已经不虚此生。值此支边五十周年前夕,遥望星空,思绪涌动,戏作浅赋,是以为纪。
赋一
时光荏苒,岁交庚戌(公历1970年)。三月十九,长征载星,首游苍穹,号“东方红”,万众彻夜欢腾,一时举国无眠。流火盛夏,喜报传来,成昆铁路,剪彩通车,各界无不雀跃,妇孺奔走相告。深秋风潋滟,“四个面向”口号,响彻大江南北。初冬寒未至,上山下乡运动,遍及神州各地。
东海之滨,昔吴越古郡,素称鱼米乡。浙北名邑,美誉金平湖,乃吾桑梓地。彼时故里,群情激昂。莘莘学子,相互鼓励,请缨戌边报国。热血男儿,慷慨陈辞,自愿扎根边疆。固有志坚一族,或振臂立誓,或咬指血书,以证赤诚心迹。然众心本各异,疑虑彷徨者,随波逐流者,也不乏其人。
十月廿一(公历11月19日),号令乃下。是日午后,南门校场,旌旗招展,锣鼓喧天。先锋中军,誓师出征。男女学生,个个英姿飒爽;城镇青年,人人意气风发。父女道别,慈母叮嘱;兄弟相拥,师生互勉。口号声里,粮草辎重,随身行囊,悉数装车。红心一颗,雄文四卷,鼓击三通,浩荡开拔。铁甲专列,借道嘉禾,汽笛长啸,星夜挥师北上。此情此景,永载史册,虽历岁月沧桑,而毕生难忘焉。
跨长江绕泰山,取道山海关,三百六十新锐,日夜兼程。跃黄河过九省,攀上兴安岭,七千华里路程,克日抵达。大队安营图强林场,少部兵分各处扎寨。盼顾四周,林涛怒吼,群山环抱,人迹罕至。登高远眺,朔风正紧,岭高壑深,云淡天湛。孤寥帐篷之外,前面是冰,后面是雪,可谓冰雪世界;额木尔河两岸,近处是木,远处是林,堪称林木参天。
各路人马,陆续汇集。五湖四海,相同目标,南腔北调,济济一堂。籍有浙、京、沪、冀、黑、吉、辽、内蒙之别,族分汉、满、回、蒙、朝鲜、鄂伦春、鄂温克不等。盖因文革时尚,林场又曰公社,一套组织机构,政企合体管理。按连排班序列,遂行全员重编,场部时设政工、生产、后勤三组,下分基建、机械、贮木、加板、筑路大队等部。以连为独立单元,实行军事化运作。
列队点名,黄毛丫头,军衣军裤军帽,乳气未脱;工余饭后,青皮后生,雪人雪仗雪橇,童心依旧。三尺通铺,火龙一条,一顶帐篷,两头柴烧;晨操晚习,吹哨为号,出工开饭,统一步调;定时熄灯,夜半拉练,加班加点,会战频繁。人声鼎沸,油锯声回荡,唤醒飞禽百兽。引擎轰鸣,推土机作业,震惊山神土地。山河藏精灵,林木具真性,或有值日功曹,早奏凌霄玉帝?支边知青生涯,亦即自此始也。
赋二
滴水即刻冻,呼气立变霜,环境艰苦,气候恶劣。濯衣去冰河,取水凿洞舀,高寒禁区,名不虚传。打柴整禾,烧炉点炕,防冻取暖,每日首要。粮分粗细,窝头高粱当家,米饭月限一斤。菜无时蔬,海带土豆担纲,三顿基本不变。现实残酷,理想在山沟里失落,教人迷茫困惑。反差巨大,激情于寒潮中消退,难免情绪起伏。随遇而安,勇于克时艰;自我调整,逆境敢扬帆!
生存立足,仰仗信心毅力;适应水土,犹如通关过隘。室友合伙吃饭,无荤断腥,常赖罐头点缀。老乡甘苦共享,无以解馋?全靠老家托运。摸黑走夜路,就为看露天电影。秉烛修家书,只因电站又跳匣。夏季迟暮,小咬蚊蝇狂,兀然洪水成灾,淹宿舍浸食堂,救灾就是命令。冬日抢先,风高雪花早,忽报山火燎原,过内蒙近古莲,火情就是战场。
极地北风,日日摩挲,糙了水乡细妹肌肤;远古雪霜,频频抽打,裂了江南少年脸颊。杠棒沉重,慢慢压出肩胛承力;粗绳铁锤,渐渐磨厚手心老茧。伐木归楞,筑路采石,拼力气也讲巧干。抹墙夯基,抠坯搭炕,学手艺还需头脑。驾车驭械,冲板把锯,凭技术更靠智慧。有志者,勤奋学习,生手变熟,事半功倍。善学的,虚心请教,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外派进修,操作骨干,各类技工,学成归来。内抓培养,紧缺人才,基层干部,脱颖而出。老区师傅,传帮带教,中坚力量,勇挑大梁。商店医院,邮局银行,逐步配套。基础设施,后勤保障,日趋完善。铁道兵专司攻坚,劈山掘洞;民兵连密切配合,助力开路。隧道贯通,外来物资加快进来;铁路延伸,本地原木源源运出。生活生产,步入正轨,新区建设,规模初具。
斗转星移,时至戊午(公历1978年)。文革内乱,已告终结,改革开放,大幕初启。上山下乡,遗留问题,前有莆田家长斗胆上书;实事求是,统筹解决,后蒙云南知青集体抗争。游子返乡,坐标重定;知青回城,征程再启。人生新起点,埋头耕耘,不问收获,俯首甘为孺子牛。奋斗新岗位,低调奉献,恪尽职守,华彩乐章从头谱。
边疆八年,吃堑长智,犹如天然学校。三千昼夜,曲折跌宕,仿佛人生大剧。弹指间,艰难困苦,成兮败兮,笑了之。劳作中,破茧化蝶,痛兮爱兮,俱往矣。凡是过去,皆为序章;一切经历,均是财富。回眸看,顾全大局,突破禁区,立足本职,艰苦创业——此乃兴安精神。细品味,为国分忧,筚路蓝缕,坚韧执着,挑战自我——是为青春感悟。
赋三
日月如梭,光阴匆匆。丁卯初夏(公历1987年5月),兴安山脉,烈焰腾空,震惊中外!祸起作工不慎,误犯火神;顿时祝融震怒,驭龙施威。青青林木百万顷,转眼毁于一旦;累累创业之成果,顷刻化为乌有。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遇灭顶之灾,八方支援,重建家园,图强浴火重生。青山矗立,不堕凌云之志。遭生死大劫,百折不挠,卧薪尝胆,灾区凤凰涅槃。自甲午起(公历2014年),各地停止采伐,保护森林资源,惠及子孙后世。
寒来暑往,四季更替。庚子年初(公历2020年),新冠病毒,作祟江城,波及各州府县。国士披铠献计,中央果断施策,断臂封汉救苍生;白衣天使逆行,军民戮力同心,众志成城驱恶魔。遥看五洲,疠情肆虐,人心恐惶,东京奥运顺延;放眼四海,亡者百万,染疾无计,米夷失控甩锅。肺疫之乱,遗害无穷,经济下滑,万邦重挫。寰宇之内,惟我华夏,防控得当,国体稳固,经政民生,一枝独秀。五月初三,西昌报捷,北斗收官,大国重器,星耀河汉。
又逢秋风送爽时,屈指支边五十载,捧茗凝神作静思,世间万事皆沧桑。抚今忆昔,感慨万千意难平;温故知新,岁月蹉跎心如潮。幼年一穷二白,缺衣少食,百业待兴。少时自然灾害,瓜菜代粮,遍尝饥寒。负笈求学之际,“文革”浩劫,饱受其害。计划经济时期,凭票限购,物资匮乏。终迎改革开放,经济腾飞,社会发展。及至步入小康,国强民安,苦尽甘来。如今退休赋闲,老有所养,衣食无忧。
桑榆暮景,晚霞满天,逍遥正逢时。年逾耳顺,余勇尚存,有为须赶紧。拥抱新事物,电脑手机互联网,拼多多淘宝,抖音微信圈,样样玩得溜。融入新时代,聚会喝茶广场舞,自驾农家乐,结伴境外游,事事不落伍。有老同学,读书学画,潇洒自在,其兴亦浓浓。有老朋友,养花弄草,颐养天年,其乐亦融融。热心人,心系公益,老有所为,发挥余热。劳碌者,侍儿带孙,买汰接送,继续操劳。
当初青涩时,总欲白纸绘美图。那年梦正浓,豪言热血写春秋。蓦然回首,华发暗生,猿声渐远,激流已过。龄虽与岁增,心却常拥春;老骥犹识途,奋蹄当量力。携手北疆,同道情谊深厚;曾经沧海,共事缘分旷世。人生如梦,心安便是归处;旅途无常,平淡即是幸福。相识半个世纪,牵挂穿越时空,道声战友各自保重,且与诸君击掌相约:穿衣饮水,冷暖自知;感恩知足,舍得常乐;顺应自然,无碍无挂;健康平安,活在当下。
□ 沈 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