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有着与众不同的地位,这是我们刻在骨子里的眷恋。每到这时候总是阖家团圆、万家灯火,大家从祖国大江南北赶回家,与亲人一起团聚。这时候,再吃上一桌热气腾腾的年夜饭,从外到内,都弥漫着浓浓的暖意。
至于年夜饭上的菜肴,南北东西不尽相同。在北方过年,饺子似乎是标配,全家围坐在一起,你擀面、我剁馅、他包饺子,热热闹闹的同时,大家的心意也就流淌在饺子里涌出的汁水中。而在南方,这选择就更多了,汤圆、年糕……尽管形状大小不一,但年味儿一点也不少。
不过现在,自己做汤圆、打年糕的很少了,家里过年也大多是买超市里的速冻汤圆,年味没有之前那么浓了。我记忆中,年味最浓的是4、5岁时吃的一顿年夜饭。都说幼年时的温情能伴随人的一生,那画面一直在我的脑海中盘旋。那时候,外曾祖母家在水洞埭的老房子还没拆,她老人家也还在世,我们几辈人围在一起吃年夜饭。那是一间再普通不过的老房子,一进门就能看到和农村一样的灶头,通过加减柴火来控制灶头的温度。长辈们在大锅中倒入水,水煮沸后下自家做的汤圆。当这一碗汤圆端上来的时候,空气中水汽氤氲,香气四溢,热气中是家的温馨,是年的味道。
除了象征团圆的汤圆,“大菜”老笋干烧肉总能排得上号,这是一道能从年前吃到年后的菜。笋干得先经过发泡,然后大火烧开,再经过数个小时的小火慢炖,等老笋干炖得又软又有弹性,嚼劲十足。过年前后,每次吃上老笋干烧肉的时候,都会再一次加热,到最后整块五花肉就完全化在锅里,只剩下一点肉末,笋干也是完全吸收肉的油脂,变得愈加美味。总之,这是一道越吃味越浓的菜,适合全家人一起分享。
再后来,我渐渐长大,童年记忆中的老房子、老街一一从我的视野里消失,高楼大厦拔地而起,我们都搬进了楼房,超市里的速冻汤圆品种越发齐全,食物的分界早被贯穿全国的交通和物流打破,种类日益繁多。但不知为何,小时候留下来的年味却渐渐淡了。也许是时间和空间变了,物质生活的日益丰富,琳琅满目的商品满足了我们不断多元化的需求,让我们很难再去回忆小时候抢着吃的欢乐。不过那道老笋干烧肉还在,还有自己烹制的蛋饺、有自家炸的爆鱼,也有网上买的佛跳墙。当然也有一批选择去酒店吃年夜饭的人,不管如何,这些都是选择的结果。
现如今,传统的年夜饭又与时代相结合,不少年轻人选择网购原材料,一年一度的年夜饭似乎把继承和创新融合在了一起,这也是我们这代人与父辈们生活态度的一次碰撞,看起来似乎老旧的烹饪并不是我们关于过去的陈旧认知,而是我们从过去到如今割舍不了的情感。年夜饭不仅仅是一顿饭,里面还饱含着长辈的温情,饱含着我们对过去的美好记忆,不管桌上的菜如何变化,总有一道菜的滋味能让你记到心里,在若干年后还能想象出它的样子。
年夜饭不仅仅是一顿饭,里面还饱含着长辈的温情,饱含着我们对过去的美好记忆,不管桌上的菜如何变化,总有一道菜的滋味能让你记到心里,在若干年后还能想象出它的样子。
■翁辰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