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02版:要闻

点亮孩子们的科学星空

■见习记者 韩胜超

【见证者】黄柏年

【职业】科普宣讲员

【乡风见闻】当湖街道滨湖社区的科普课堂,总是座无虚席。80岁的退休教师黄柏年站在讲台上,精神矍铄,声音洪亮。他手中拿的不是教科书,可能是饮料瓶制成的火箭,或是几个装着不同颜色液体的瓶罐。台下,孩子们两眼放光,家长们频频点头——这已成为黄柏年科普宣讲时常见的风景。

退休前的黄柏年曾在新埭中心小学、实验小学任教,是学校的科学教研组组长。退休后,教书育人的使命感并没有随之消减,反而越发充盈。于是他毅然投身科普教育,致力于开办“青少年能听懂、感兴趣”的科普课堂。

然而,十几年前,科普课堂的人气并不高。黄柏年回忆,那时家长们更愿意把孩子送到奥数班、英语班,对于科普教育,“不少家长直言‘不考试,学了有什么用’?”但这种观念,在黄柏年一堂又一堂生动有趣的课堂中逐渐冰消瓦解。家长们发现,原本坐不住的孩子,在这里能聚精会神地听讲、积极动手实践;以前觉得科学知识乏味的孩子,开始追着问“为什么”,并主动去翻阅书籍、查找资料。

“不是我在吸引他们,是科学本身的魅力吸引着他们。”黄柏年谦逊地说。然而,在学生的眼里,黄柏年的教学方法有着独特的吸引力。他的教学不拘泥于传统,而是秉持着“生活中处处是科学”的理念,废纸、快递盒、饮料瓶、吸管都成了他课堂上的助教。他用饮料瓶制作水火箭,用乒乓球和吹风机演示伯努利原理,解释飞机为何能起飞。“知识不应该被关在实验室里,而应该掌握在孩子们的手中。”黄柏年说,他的课堂不是唱“独角戏”,而是要让每个孩子都成为“小小科学家”,亲手操作实验、亲眼见证科学原理。

从满足于知道“是什么”,到主动思考、追问“为什么”,黄柏年发现,学生身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面对孩子们天马行空的问题,黄柏年从不敷衍,而是引导他们保持对日常现象的思考。黄柏年的科普课堂不仅点燃了孩子们的好奇心,也悄然改变了家庭、学校对科普教育的态度。许多原本只是陪同的家长,后来都成了忠实听众,主动参与到课堂互动中,和孩子一起挑战科学任务,甚至在学校的文艺汇演上,和孩子一同表演科普小品、科学情景剧等。10月,在平湖师范学校附属小学白马校区的舞台上,一出由黄柏年指导、学生自编自演的《光的秘密》科普小品赢得了满堂彩。

如今的滨湖社区,科普教育已蔚然成风。越来越多的学生涌入科普课堂,他们手中拿着实验材料,眼中闪烁着求知的渴望,构成了社区最具活力的图景。这间“教室”,见证着社区科学素养的普及,见证着学习型社区的成长,更见证着一位八旬教师用毕生心血,为无数学生点亮的那片科学星空。

2025-10-21 5 5 嘉兴日报平湖版 content_582260.html 1 3 点亮孩子们的科学星空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