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03版:东湖·阅读

玉炉香冷慈悲面

——论王夫人之“善”与大观园中的无声之痛

董高军

宝玉的母亲王夫人,出身于“都太尉统制县伯王公”之后,门第显赫,与贾府联姻堪称“金玉良缘”。她不仅出身高贵,更因生育了贵为皇妃的女儿元春和“衔玉而诞”的儿子宝玉,地位愈加尊崇。平日里,她将贾府的管家大权交予侄女王熙凤,自己则以陪伴贾母为主,过着养尊处优的“富贵闲人”生活。

然而,这位表面吃斋念佛、慈悲为怀的贵妇人,实则冷酷无情,亲手酿成了多起青春生命的悲剧。

首先,她不分青红皂白地逼死了贴身丫鬟金钏儿。宝玉与金钏儿之间不过是几句调笑戏言,在贾府中本属寻常小事。偏偏那一日,王夫人假寐之际,见宝玉逗弄金钏儿,勃然大怒,当即命人将金钏儿逐出府去。金钏儿百般哀求,却无济于事,最终不堪羞辱,投井自尽。此事本应归咎于宝玉的轻浮,王夫人却将怒火尽数发泄在弱女子身上。事后,她竟在宝钗面前编造谎言,称金钏儿因失手打坏东西被责骂几句,一时气性大才投井身亡。待得到宝钗的宽慰与支持,她便心安理得,仿佛从未有过此事。

后来,她因发现司棋与其表弟私通恋情,便毫不留情地将其驱逐,终致司棋殉情而死。

尤为可悲的是晴雯之死。王夫人本就耳软心疑,当王善保家的在她面前极尽污蔑,将晴雯形容为勾引宝玉的“狐狸精”,又兼袭人私下进言,提醒她防备“越轨之事”时,晴雯的命运便已注定。

晴雯原是贾母精心挑选、派去服侍宝玉的,王夫人要将她赶走,不得不向贾母交代。于是她专挑贾母心情愉悦之时,轻描淡写地“趁便”提起,还恶意捏造晴雯患了“女儿痨”——一种会传染的绝症,非驱逐不可。贾母听后不禁惋惜道:“晴雯那丫头我看她甚好,怎么竟成了这样?依我看,这些丫头中,无论是模样、言语还是针线,都无人能及她。将来也只有她,还堪为宝玉所用。”言下之意,实有将晴雯许为宝玉妾室之意。可王夫人却视而不见,执意将病重的晴雯逐出大观园,任其孤苦伶仃,含恨而终。这位吃斋念佛的夫人,每每行恶之后,总以谎言自圆其说,掩饰内心的冷酷。

纵观全书,几乎难以寻见王夫人身上流露的丝毫温情与良善。无论是侍奉贾母、陪伴丈夫,还是教养儿子、对待下人,她始终冷漠疏离,毫无真挚情感可言。

她唯一一次情绪失控,是在宝玉遭贾政毒打之时。她扑上前去痛哭流涕,口中却念念不忘早夭的长子贾珠:“若你活着,死一百个我也无妨!”又指着宝玉哭道:“你若死了,倒不如替珠儿去死!留下珠儿,也不至于惹你父亲生气,我这半辈子的心血也不算白费。如今你若有三长两短,撇下我一个人,叫我依靠谁去!”这番话虽令人动容,却也暴露了她对宝玉的疼爱,本质上仍是“养儿防老”的私心,而非纯粹的母爱。

贾政打的是自己的儿子,而王夫人却屡屡逼死他人的女儿:金钏儿、晴雯惨死,芳官、蕊官、藕官被迫出家,司棋含恨自尽……一条条年轻的生命,皆因她固守礼教、偏听偏信、冷酷无情而凋零。

这样一个人物,曹雪芹显然并不喜爱,相信读者也难以欣赏。正因如此,作者才宁愿偏爱那个率性倔强、锋芒毕露的晴雯——即便她有时任性难驯;也不愿赞美那些表面端庄守礼、实则虚伪冷漠的“规矩人”。毕竟,人性最动人的光辉,不正在于那份未经雕饰的率真与纯情吗?

2025-09-24 ——论王夫人之“善”与大观园中的无声之痛 5 5 嘉兴日报平湖版 content_578485.html 1 3 玉炉香冷慈悲面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