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档案馆 金治平
一、善抓机遇:优化布局锚定“种花”赛道
二、广引能人:优秀团队激发“花业”活力
三、精构生态:优质环境强化“花海”效应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要“壮大县域富民产业”并“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在今年全市农村工作会议上,新埭镇旧埭村作为全市唯一一个代表村,分享了其发展千亩花卉电商现代产业园的典型经验。该村通过注重农业招商、深耕产业,优化环境,壮大实力,打造出一片绚丽的“花海”,社会反响良好,也为推进片区组团发展奠定了基础。
这片绚丽花海引人驻足。表现为规模可观。园区总面积达千余亩,由花卉种植基地与花卉电商中心两部分组成,沿“新丁线”公路集中连片发展。园内汇聚20家企业,其中生产型企业12家、电商销售企业8家,总投资超1亿元,2024年产值达1.4亿元。定位高端。作为花卉产业与“互联网+”深度融合的现代农业产业园,这里集花卉种植、种苗培育、电商服务、产品展示、研学游乐功能于一体。园内多家企业是国内花卉行业的佼佼者。例如“森鸿农业”是杭州亚运会、中国进博会等重要活动的主要花卉供应商;“霂泽农业”作为育苗新锐,亩均产值达20多万元;“苔盛农业”则是专注于农业基质研发与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电商企业“蓝鲸工具”和“山野园艺”,2024年网上销售均超500万元。支撑这些企业的是一支近30人,年轻化、高学历、专业能力突出的技术创新团队。产景共融。园区构建起了从基质、到育苗、到种植、再到销售,后与电商赋能相连的花卉全产业链,各环节优势互补,运转高效。花市交易活跃,运输车辆往来不息。现代化的厂房点缀于花海之间,绿意葱茏,将“新丁线”装点成一条名副其实的花海大道。周边农舍掩映在繁花之中,清雅的“花香味”与温暖的“烟火气”交织弥漫,吸引游人纷至沓来。步入产业园,处处可见大丽花、绣球、萱草、多肉等特色盆栽,与精心营造的花境园艺相互映衬,瞬间攫住大家的视线。大家都会被这份扑面而来的独特魅力所吸引,不知不觉间便沉浸于这片芬芳四溢的花海之中。
这片绚丽花海见证蜕变。旧埭村,这个十年前因“一多三无”(养猪多,无区位优势、无产业特色、无经济基础)而闻名的穷村弱村,如今已华丽转身,成为一个“花香四溢”的和美乡村。这里生态优美、百姓富足、集体强健,在长三角地区声名鹊起。旧埭村已累计获浙江省新时代美丽乡村精品村、善治示范村、电子商务示范村,以及嘉兴市乡村振兴示范村、共同富裕高质量就业村等十余项市级以上集体荣誉。2024年,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585.9万元,农民人均收入稳步提升。
旧埭这片曾经沉寂的土地,如今因一座千亩花卉电商现代产业园的崛起而备受瞩目。眼前这片生机勃勃的花海,不仅承载着希望与梦想,更引人探寻其背后的发展密码:这片绚烂花海是怎样打造出来的?
旧埭村用十年时间建成了千亩花卉电商现代产业园。在发展初期,当周边村普遍选择种植水稻、毛豆、莲藕时,旧埭村为何另辟蹊径选择种花?又是如何坚持这条发展道路的?这是我们调查中重点关注的问题。答案在于旧埭村的党员干部,特别是村班子,在事关村发展的产业布局问题上,能够深入调研、慎重决策;同时具备强烈的机遇意识,将机遇视为发展的关键突破口,善于发现并果断抓住用好,将机遇转化为实实在在的产业成果,最终为旧埭村赢得了发展先机。
把握利用政策“窗口期”。2017年,党的十九大确立了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从2017年10月到2020年9月,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大力支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出现了一个难得的政策“窗口期”。旧埭村敏锐地抓住了这一宝贵机遇,认真贯彻乡村振兴战略,将这三年作为产业发展的攻坚期,集中力量、大干快上,加速花卉产业发展。正是充分利用了这宝贵的政策红利,旧埭村在三年内成功引进了9家实力花卉企业,促成了花卉产业从无到有、从有到多、从多到优的跨越。
借力区域协调发展势能。2014年,我市将全面接轨上海列为首位战略,并制订了三年行动计划。恰逢其时,上海都市功能疏解带动了农业项目外溢(2016年—2018年)。作为邻近上海的乡村,旧埭村顺势而为,确立了农业招商、发展花卉产业的思路,积极承接上海资源。目前,产业园内12家花卉企业中,有11家来自上海(如松江的“森鸿农业”“切尔西园林”,奉贤的“拓春园艺”“思锐园艺”等)。旧埭发展花卉产业,是全面接轨上海战略的生动实践。
化治理难题为发展契机。2014年,全市推进“无猪村”整治和土地流转工作,曾面临现实挑战:退养农户的后续就业和增收问题亟待解决;土地流转后种什么、谁来经营没有明确答案(当时多村选择种水稻、莲藕或毛豆)。面对困境,旧埭村干部通过学习调研,拓宽思路,认识到本村拥有9000多亩土地和300多名富余劳动力,完全可以发展比传统种植效益更高的产业,如种花业是绿色产业、朝阳行业。于是,他们迎难而上,将解决“无猪村”劳力出路和流转土地利用的难题,转化成了发展花卉产业的现实条件。可以说,正是破解难题的过程,为旧埭提供了种花兴业的时机。
机遇在手,关键在于行动。发展花卉产业需要技术、经营和管理专长,这要求旧埭村必须突破传统模式,“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因此,十年来,旧埭村聚焦建设长三角知名花卉现代产业园的目标,通过高起点、高标准的农业招商引资,成功引进了一批在花卉行业具有相当水准的企业和一支拥有一级花境师、园林绿化工程师等花卉人才的队伍,为打造高质量花卉产业基地和电商中心奠定了坚实基础。旧埭农业招商,成为我市培育农村新产业新业态的特色亮点。
招商路径稳步升级。初探阶段(2015年—2017年):结合土地流转和生猪退养,成立由村书记带队的招商组赴上海招商,成功引进4家企业,打开局面。扩张阶段(2018年—2020年):凭借已落户企业的良好示范效应,以商引商,产业规模迅速扩大。提升阶段(2020至今):内涵提升与外延拓展并举。借力电商下乡,开发长三角(平湖)花卉电商产业园,打造线上商圈,吸引一批“新农人”加入,经营范围从工程花卉向家庭园艺拓展。
招商方式灵活多元。走访招商。通过乡情、友情等渠道获取信息,村干部主动上门对接意向企业(如得知上海松江企业搬迁信息后,主动对接)。以商引商。首家引进的“森鸿公司”发挥“链主”作用,带动引进了切尔西园艺、思锐园艺、苔盛农业等多家企业。口碑吸引招商。自2017年起,除森森花语由森鸿介绍外,多家企业主动寻访至村。产业链招商。注重强链补链。如引进的苔盛农业(供应本地90%以上花卉用土)、霂泽公司(提供本地80%以上花卉苗种)就是典型案例。
招商行为规范务实。突出“勇、严、勤、真”。勇:初期面对部分村民不理解、不配合,村干部在上级支持下,通过党员大会、村民代表会议等积极宣传引导,坚信发展前景。严:设定准入门槛,注册资金1000万以上(电商销售企业除外)、用地50亩以上、经营者大专学历且有花卉经营基础,严格按市级农业政策执行,镇村不另设优惠。勤:村干部常赴上海松江、浙江嘉善等周边特色产业镇村学习取经,深入田间地头、农户家中找办法。真:真诚回应群众关切,在建设花卉基地的同时,同步拓宽乡村道路、解决富余劳动力就业问题,每年提供岗位约300个,创收约1500万元。
“好环境也是生产力。”企业引进来,如何让其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形成地方特色优势产业,关键在于营商环境。因此,十年来,旧埭村在大力招商的同时,始终致力于优化发展环境,向环境要效益。他们聚焦构建富裕文明美丽的“花漾旧埭”,采取行政和市场手段,在落实“三农”政策、解决企业和农民生产生活问题上下功夫,以优质环境让花卉产业成长壮大,形成“花海效应”的良性循环:以优质环境催生因花而兴的产业、因花而美的家园、因花而强的乡村。
党建引领筑根基。这是优化环境的根本保证。村党委围绕“花海效应”制定规划,明确发展“花卉+”绿色产业,探索农文旅融合的特色道路。建强花卉产业联合党支部,选优配强班子,抓好党员和人才队伍建设,营造引才、用才、留才环境。成立花卉产业农合联,促进园区企业抱团发展。开展党建带群建,组建花卉青年、妇联和工会组织,为园区工人、青年、妇女提供组织依靠,特别是为青年搭建展示才华的舞台。
投入不断强硬件。这是优化环境的重要内容。十年来,旧埭村村干部发扬“不怕苦、不怕累、不怕烦”的精神,坚持为花卉产业发展、村容村貌改善、村民生活便利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同时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投资露营基地、农家乐、民宿等项目。截至目前,累计实施美丽乡村、精品村、重点村、农村道路、美丽河道等硬件项目30多个,总投资超5000万元,显著改善了旧埭村交通条件和生产生活环境。今年4月,计划投资6000万元的花卉电商产业园二期项目建设启动,后续将引入“大IP+主播团”模式,进一步做优网络发展生态,改善新农人工作环境。
文化厚植提内涵。这是优化环境的关键支撑。旧埭村历史悠久,曾名陆家埭,有近600年历史,是平湖“报本塔”建造者陆杲的故乡;底蕴深厚,是抗美援朝特等功臣金耳世烈士的故乡,还遗存了23座抗日碉堡,也曾惨遭日军制造的“墙门浜血案”。十年来,旧埭村实施“文化提升软实力”行动:挖掘历史,打造“旧时印记”,建立天心书院和作家陆扬烈工作室,建设“书香旧埭”;保护抗日碉堡群,修缮陆氏老宅(列为市文保点),以铭记历史、不忘国耻;建成金耳世烈士展陈室并举行烈士雕像揭幕仪式,还专程赴辽宁锦州烈士生前所在连队和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追思缅怀,传承英雄精神,建设“红色旧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