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03版:论苑

平湖抗战事件的史实钩沉与价值

■ 季小英

二、平湖抗战事件的历史背景与战略地位

一、引言

2025年,中国迎来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这一重要历史节点。这场持续14年的全民族抗战,是中华民族近代抵御外敌入侵的伟大胜利,在中华大地留下无数可歌可泣的壮丽篇章。杭州湾北岸的平湖地区,因独特的地理区位与战略价值,成为日军“杭州湾登陆作战”的核心区域和江浙敌后抗战的关键战场。从1937年日军登陆导致平湖沦陷,到平湖民众开展持久抵抗,平湖抗战事件不仅是区域抗战史的典型代表,更深刻展现了中华民族在危亡时刻的坚韧不屈与顽强抗争精神。

深入考证这段历史,既是对抗战英烈的缅怀致敬,也是对民族精神的深度挖掘,对于铭记历史、教育后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随着时间的推移,部分历史资料逐渐被挖掘和整理,新的研究方法和视角也不断涌现,使得重新审视平湖抗战事件变得尤为必要。

1.杭州湾北岸的军事战略价值

杭州湾北岸地处长江三角洲南翼,位于上海、杭州、苏州三大战略要地的几何中心,战略地位极为重要。北岸绵长的海岸线为登陆作战提供了天然条件,其海岸线曲折,多港湾和滩涂,适合大规模登陆作战。同时,密布的河网与公路构成便捷的交通网络,河网纵横交错,公路四通八达,既利于军事调动和物资运输,也是攻防的重要依托。淞沪会战期间,日军为实现“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选择在金山卫至全公亭一带登陆,企图通过迂回包抄的战术,切断中国军队的退路,掌控江浙战场局势。平湖作为登陆区域的核心节点,其得失直接影响江浙战场整体态势和中国军队战略部署。控制了平湖,日军就能迅速向内陆推进,对中国军队形成合围之势,进而占领整个江浙地区,实现其侵略野心。

2.抗战初期平湖的战略防御困境

1937年淞沪会战爆发后,中国军队主力集中于上海市区及外围防线,对杭州湾北岸防御重视不足,仅部署少量保安团和地方武装力量。据有关史料记载,当时平湖沿海守备部队不足2000人,且装备陈旧、弹药匮乏、训练不足。这些部队使用的武器大多是老旧的步枪,缺乏重型武器和防空设备,缺乏实战经验和战术配合。面对日军第10军3个师团的海陆空立体攻势,平湖防御体系迅速瓦解。日军拥有先进的战舰、飞机和火炮,其军事装备和作战能力远超中国守军。在这种力量悬殊的情况下,平湖成为江浙地区最早沦陷的城镇之一,对战局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平湖的沦陷,使得中国军队在江浙地区的防线出现缺口,不得不进行战略撤退,打乱了中国军队的整体作战部署。

三、平湖抗战重大事件的史实钩沉

1.杭州湾北岸登陆作战与平湖沦陷

1937年11月5日凌晨,侵华日军第10军在司令官柳川平助中将的指挥下,在150余艘军舰和80余架飞机的掩护下,先头部队两个师团趁国民党驻军换防之际,分三路在金山卫至全公亭一带实施登陆。日军采取“火力压制——快速突击——纵深推进”的战术,利用涨潮时机进行突袭侵犯。

金丝娘桥乡公所海防哨事务员朱希文(全公亭人)等10多人发现敌情后,在迷雾中开枪抵御,全部牺牲。当时在白沙湾东司城驻防的国民党第62师留守官兵奋起抵抗,血战2个多小时,100多名官兵全部壮烈牺牲。驻扎在全公亭海天寺的炮兵营第三连孤军抗敌,激战一个多小时,伤亡惨重,仅少数人突围。从乍浦方向赶来的63师一个连援军,在大营头和敌遭遇,顽强阻击,至晚阵亡殆尽。这天10时许,新仓守军62师补充营在新仓外围进行抵抗,损失惨重。午时,新仓陷落。同日,社会训练总队副总队长李武清率城区武装壮丁200余名,于当晚8时许冒雨开赴太平桥(徐埭镇北)守卫,阻敌进犯。晚10时许,国民党第79师在师长陈安宝将军的率领下抵达平湖前线,壮丁撤回。部队布防于独山、虎啸桥、广陈一线,此后在曲折几十里的防线上顽强抵抗了日军十来天。

2.平湖沦陷后的暴行实录

在登陆前,日军先用军舰上的火炮和飞机对中国守军阵地进行狂轰滥炸,摧毁中国守军的防御工事和军事设施,造成中国守军大量伤亡。随后,日军凭借装备优势和协同作战能力,迅速突破中国守军防线,占领了平湖境内的重要据点和交通要道,为后续的进攻奠定了基础。

日军入城后展开系统性破坏,给平湖人民带来深重灾难。11月5日,日军先后占领金丝娘桥、全公亭、衙前、新仓等乡镇,大肆烧杀、抢掠,残杀百姓500余人,烧毁民房2000余间。11月6日,日机轰炸县城,居民死伤100余人。11月17日,城关老东门口被日机炸死8人,日军占领吕公桥,未敢进城。11月19日,日军第二次进城,在南河头葛氏稚川学校施放火枪,校舍被焚毁。后遭数次洗劫,两次纵火,住屋五进及宗祠、葛氏藏书楼(守先阁)悉付一炬。葛氏三代藏书,所储元、明古籍及两浙往哲文献不下数千种,各直省府厅县州志积至一千六七百种,而尤以方志之书为最难得。日军不仅烧毁房屋,还抢夺商铺内的财物,将能带走的贵重物品洗劫一空。此外,日军还在城郊实施“肃清作战”,屠杀无辜平民。日军的暴行手段残忍,如枪杀、刀砍、活埋等,令人发指。这些暴行严重破坏了平湖的社会秩序和经济发展,给平湖人民带来了巨大的身心创伤。

据1945年国民党平湖县政府统计上报,抗战期间,平湖县被日军侵占长达七年九个月,被害百姓1548人,焚毁房屋16687间。

3.平湖沦陷后的殖民统治与社会创伤

(1)经济掠夺体系的构建。1938年1月30日伪维持会粉墨登场。是日,汉奸高鑑被日本驻平宣抚班长玉井琢郎指派为平湖治安维持会会长。时盗匪蜂起,劫风甚炽,始则仅劫乡区,继则连劫城区。1939年,日军在平湖县城开设“横山”“三益”“三麦斯”“大丸”等洋行,实施经济侵略,每年掠夺油菜籽10余万石,占全县上市量的50%以上。

此外,日军强征民工修建军事设施,许多民工因劳累、虐待致死。这些民工被迫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每天工作时间长达16小时以上,且得不到足够的食物和休息。日军还对民工进行残酷的体罚和虐待,导致大量民工死亡或伤残,给平湖经济社会造成巨大破坏。

(2)文化侵略的实施。1938年9月16日伪政权改称,实施文化控制和思想奴化措施。伪政权“平湖县维持会”改为“县公署”,会长改为县知事。伪政权发“良民居住证”。布制“良民证”作长方形,上写姓名、年龄、籍贯、职业等项,盖镇公所图章。以针扣衣襟左右,男女皆然,否则作反抗分子论。

同时,焚毁中国典籍3万余册,破坏报本塔等文化古迹,严重破坏平湖文化传承和发展,给文化生态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日军还对平湖的文化古迹进行破坏,许多具有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的建筑和文物毁于一旦,这是对中国文化的严重践踏。

4.平湖民众的抗日抗争实践

1938年4月17日,沪杭抗日游击队第一大队长陈新民(全塘人)带领县抗敌自卫团一部在赵家桥西南的杨老太庙与日军激战,毙敌20余人,陈新民中弹牺牲。5月8日,平湖游击队在虹霓堰袭击日军汽车。9月某夜,新仓镇附近的草创、戚荡等村农民,趁日军调防之际,深夜冲进日军据点,火烧炮楼和讲演厅……

1940年5月,中共海北工作委员会(简称“海北工委”)建立。中共浙西特委青年委员黄炎兼任工委书记(未到职),由副书记于以定主持工作。工委驻地设在徐号乡平家圩。海北工委领导平湖、海盐2县及海宁、嘉兴、嘉善等3县部分地区的抗日活动。

还有隐蔽战线的情报斗争,充分展现了平湖人民的智慧。平湖渔民利用出海机会建立秘密情报网,通过渔网藏匿竹筒传递情报。渔民们在出海捕鱼时,会留意日军舰艇的活动情况,并将情报记录在纸条上,放入竹筒,然后藏匿在渔网中。当他们返回岸边时,会将情报传递给抗日组织。这些情报对于中国军队了解日军的动向、制定作战计划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四、平湖抗战事件的历史价值

1.军事战略层面的特殊意义

平湖抗战在淞沪会战中具有关键转折作用。日军登陆迫使中国军队战略撤退,直接导致上海沦陷。但平湖军民的抵抗也展现出重要的战略价值:全公亭阻击战迟滞日军,为苏州河防线部署争取了时间;敌后游击战牵制日军,打乱其西进计划,有力支援了正面战场。全公亭阻击战中,中国守军凭借落后的武器和顽强的意志,与日军展开了激烈的战斗,虽然最终失守,但成功延缓了日军的进攻速度。敌后游击战则通过袭击日军运输线、破坏军事设施等方式,牵制了日军的兵力,使其无法全力西进,减轻了正面战场的压力,为中国军队的整体作战提供了有力支持。

2.社会动员的典范价值

抗战时期,平湖社会各阶层积极参与,形成了强大的抗战合力,建立了“军队抵抗——民间武装——社会支援”的立体抗战格局,全民参与的抗战模式充分展现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动员力。地方士绅利用自己的财富和影响力,组织和资助抗日自卫队,为其提供武器、装备和物资。渔民凭借自己的职业优势,建立情报网,为抗战提供重要情报支持。教师则通过开展宣传活动,激发民众的抗日热情,提高民众的民族意识和爱国精神。商人则利用自己的商业渠道,为军队运送物资,保障了物资需求。这种全民参与的抗战模式,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在面对外敌入侵时的团结和抗争精神。

3.民族精神的传承意义

抗战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当代社会具有深远价值。它提醒人们铭记历史、增强忧患意识,激励广大青年厚植家国情怀、强化使命担当,为推进民族复兴伟业凝聚强大的精神动力。平湖抗日战场是中国军人英勇顽强、不畏强敌的生动见证;普通民众在抗战中展现出的爱国情怀与抗争精神,也充分体现了全民族共同抵御外侮、为胜利贡献力量的坚定意志。这些宝贵的精神遗产至今仍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能够鼓舞人们在面对困难与挑战时坚定信念、勇往直前,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五、结论

杭州湾北岸平湖抗战事件,既是日军侵华暴行的历史铁证,也是中国人民英勇抗争的生动写照,因此,让更多人了解平湖抗战历史、传承其历史价值,在新时代具有重要意义。在抗战胜利80周年的今天,深入研究这段历史,既是对先烈的缅怀,也是为民族复兴凝聚力量的重要途径。

2025-09-17 5 5 嘉兴日报平湖版 content_577139.html 1 3 平湖抗战事件的史实钩沉与价值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