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02版:要闻

□烈日下的坚守·换岗体验

热浪下的“滚烫”送达

■摄影 金腾飞

【体验记者】张宇青

【体验岗位】外卖骑手

穿梭于大街小巷的外卖骑手,是保障居民日常所需的“城市毛细血管”。昨天上午,记者来到平湖“饿了么”东站,跟随“05后”外卖骑手许正浩,体验烈日炙烤下的送餐生活。

上午10时,太阳正烈,我跟着许正浩出发了。“愣什么神?要开始送餐了,今天的第一站是给老人们的公益餐。”许正浩拍了拍我的肩膀,就转身骑上自己的电动自行,我立刻驾驶摩托车跟上了他的脚步。他口中的老人公益餐,是该外卖站点作为“蓝精灵”志愿服务队每天的工作之一。

第一站是去当湖街道松枫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领餐。“一共8位老人,分别住在凤凰新村、景乐花苑、金色华庭……”许正浩扫了一眼手机上的地址,迅速规划出一条“最优路线”。“走,送餐去。”再次出发,热浪扑面而来,戴着头盔感觉异常闷热,一停下来,感觉更甚,直面太阳的灼烧,特别是在红绿灯前等待的时候,烈日直射头盔,汗水瞬间淌下,那即将变绿的读秒也突然变得珍贵。

“骑车时有风不觉得热,一停下汗就冒出来,衣服湿了干、干了湿,一天能‘循环’十几回。”许正浩抹了把脸上的汗珠对我说,这是外卖骑手夏天里的日常,也是必须要克服的困难。

来到凤凰新村,这里不止一位老人需要送餐,而且大多是高龄独居老人。我和许正浩仔细核对餐点,提着餐盒三步并作两步爬楼送餐,因为老人居住的楼栋、楼层都不一样,需要我们来回奔波,找楼、爬楼、下楼……待全部送完时,后背早已湿透,汗渍清晰可见,双腿也开始酸痛。回到路边,摩托车握把已被晒得滚烫,手指触碰的瞬间甚至能感受到刺痛,坐垫更像是一块烧红的铁板,坐下去能烫得“跳”起来。然而许正浩对这些早已习以为常,他只是仰头灌了几口矿泉水,抹去额头的汗珠,便又马不停蹄地赶往下一站。

大约一个小时,公益餐全部送完,时间也到了正午时分,外卖订单开始激增。“午高峰来了,要提前抢单,不然到了店里也是等,其他的单子就来不及送了。”许正浩说,中午最热的时候,也是他最忙碌的时候。我一直观察着许正浩的外卖箱,最多的时候,他的外卖保温箱里,塞进了二十多份外卖。我还注意到,在高峰忙碌时期,许正浩连口水都喝不上。“只有等午高峰过了,才能休息个把小时。”许正浩告诉我,一天下来流汗不少,要抓紧这段时间补充水分,他一天大概要喝3升水左右。

而当我问起,这么热的天有没有“避暑”的小技巧时,许正浩只是笑笑:“太阳可不会惯着你,只能多熟悉路况,尽量走阴凉多的路线。”而像许正浩这样奔波在平湖正午烈日下的外卖骑手们,还有数百名,时而碰到同个站点的骑手,快速打个招呼又匆匆上路,在热浪中持续“奔跑”……

【记者手记】外卖让居民足不出户就能满足所需,而当我们在空调房里刷新“预计送达时间”时,骑手们正进行着最原始的“热交换”——用身体吸收太阳的热量,换取餐食的高效送达。他们在热浪中奔跑,丈量出生活圈的另一种半径,成为这座城市的“摆渡人”。

2025-08-14 □烈日下的坚守·换岗体验 5 5 嘉兴日报平湖版 content_570339.html 1 3 热浪下的“滚烫”送达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