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02版:要闻

在四五十度的船舱里“挖沙”

□烈日下的坚守·换岗体验

■摄影 王 强

【体验记者】张宇青

【体验岗位】共富码头清舱工

昨天上午10时,太阳火热,我来到新埭镇大齐塘村共富码头,体验一名“清舱工”的日常。所谓“清舱工”,就好比是船舱里的“清洁工”,在高度机械化作业的今天,仍需要他们来完成最后的船舱清理工作。

我在“师傅”何尚荣的带领下,来到码头岸边。随着装满砂石的货船靠岸,码头的抓斗起重机开始工作。“待会儿机械抓手抓得差不多了,你就下去把砂石聚拢到中央,方便抓手完成最后的抓取。”我和何尚荣站在岸边,他看船舱货物即将见底,便将一柄铁锹塞给我,而此时,我尚未意识到任务的艰巨。

真正的考验在下舱时悄然开始。当踏上船的那一刻,我才发现,货船与岸边的间隙不过一米宽,却像两个世界。此刻,何尚荣之前“船上温度更高,而船舱里要到四五十摄氏度”的提醒变得无比真实。我探腰看向船舱内,瞬间一股热气席卷而来,能感觉到被晒得发烫的舱壁,以及砂石堆上蒸腾着的热气,汗水顷刻浸透我的后背。

船上通往船舱底部的路是没有台阶的,只有一架用钢筋和尼龙绳绑成的简易梯子悬在船舱东南角。在何尚荣的指挥下,我从船沿将铁锹丢入船舱,随后咬牙踩到那梯子上去,烈日暴晒,梯子烫得扎手,金属的热度透过鞋底灼烧着脚心。

捡起铁锹,我便开始了我的工作,用力铲起砂石,抛向船舱中央,慢慢“聚沙成塔”……在短短半个小时里,我机械般地重复着相同的动作,铁锹每一次铲入砂石堆都像撞上硬土,必须用尽全力才能撬动;砂石抛出的瞬间,粉尘便扑在脸上,混着汗水糊住眼角。最煎熬的是弯腰时,由于一铲砂石的分量都在二十斤左右,我后腰的肌肉如遭烙铁反复灼烧,而直起身的瞬间,船舱顶部的热空气又夹杂着沙尘猛地呛进喉咙。

半小时后,衣服上已满是尘土,砂石黏在汗湿的皮肤上、衣服上,就像是无数细小的火炭,而这对于何尚荣来说却习以为常。据他讲,像这样一艘船大概有1000吨的砂石,清舱工负责“清扫”的是最后的50吨,一艘船只配备一个清舱工,要在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内清舱完毕。清舱工每天要清1至2条船,空闲时间还要负责码头的场地清洗。“机械能干九成的活,最后这一成还得靠人。像你这样的速度,叫上10个人都完不成。”何尚荣对我打趣道,“但是这活儿年轻人不愿干,可总得有人干。”说话间,何尚荣身后的机械抓手正将最后一斗砂石吊出船舱,在烈日下划出一道沉重的弧线。

【记者手记】离开码头时,我回头望去,又一艘货船正缓缓靠岸。那些藏于钢铁缝隙中的身影,正用汗水诠释着最朴实的敬业,而在这些共富码头工人坚守一线保生产的背后,是大齐塘村村民的年终分红。截至目前,这个由大齐塘村村民众筹建设的码头,已累计为村民分红200余万元。这份共富红利,离不开码头工人的汗水,正是他们不惧“烤”验,坚守平凡的岗位,保障了码头的运转,也带来了村民的稳定增收。

2025-07-16 □烈日下的坚守·换岗体验 5 5 嘉兴日报平湖版 content_564107.html 1 3 在四五十度的船舱里“挖沙”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