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千万工程”深入实施的进程中,人大代表们始终与人民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用实实在在的履职行动诠释着“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初心使命。他们深入基层一线,倾听群众呼声,以创新的思维破解发展难题,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当湖街道通界村的村民们茶余饭后都在讨论“股份分红+善治积分”带来的变化。“以前觉得村里的事是干部的事,现在才知道,原来我们每个人都是乡村建设的主人。”村民陈林金感慨道。这个由时任市十四届人大代表、通界村党总支书记毛建明首创的治理模式,巧妙地将村民日常行为与集体经济发展挂钩,让村民从“旁观者”变成了“参与者”。从最初的不理解到现在的积极参与,积分制不仅改变了村民的行为习惯,更重塑了乡村治理的格局。这项源于基层实践的创新,如今已走向全国,入选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积分制治理八大案例,成为乡村治理的典范。“在通界村工作20年,成为人大代表15年,我始终关注着村集体经济增长、美丽乡村建设、乡村环境整治等方面的工作。”毛建明说。他的这份坚持,也让全市农村基层治理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平湖农业经济开发区,另一场由人大代表推动的变革正在为产业发展开辟新天地。广陈镇作为全省首个农业经济开发区,土地问题却成了制约发展的“紧箍咒”。农开区发展潜力巨大,但开发边界限制和设施农用地不足,严重制约了工业经济与现代农业的进一步发展。面对土地制约的发展瓶颈,市人大代表、广陈镇党委书记严彬深入调研,在2025年2月的市十六届人大四次会议上直指问题所在。他联合张建军、俞卫平、步晓燕等9位代表,提交了《关于拓展农开区开发边界和设施农用地的建议》。他说:“农开区发展正处在关键时期,优质项目没有土地指标,就像被束缚住翅膀的鸟儿,难以翱翔天际。”这份建议迅速引起市人大常委会的高度关注。4月25日,被列为重点督办件,由市政府领导领办、市人大常委会领导重点督办。
5月19日,市人大常委会农业农村工委率先行动,直奔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开展专项督办;5月27日,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富国权率队来到农开区,与严彬面对面交流,并赴山塘村开展现场督办;6月6日,富国权再次带队赴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开展该建议的重点督办,针对前港工业园东片区规划细节提出完善意见;严彬结合实地调研情况,提出“开发边界调整需兼顾乡村产业特色”“设施农用地审批应简化流程”等建议……在人大的持续推动下,平湖酒厂、中悦环保等低效工业地块以及山塘设计师酒店等乡村产业项目共计272.9亩成功调入开发边界,150.2亩调整方案通过省厅核查,其中30亩农业设施用地实现了“农地农用”与“产业落地”的双向平衡,为优质项目落地扫清了障碍,让农开区焕发出新的生机。
这些生动的履职故事,每天都在平湖大地上演。人大代表们用脚步丈量民情,用智慧破解难题,用实际行动诠释着责任与担当。他们深入田间地头,倾听最真实的声音;他们聚焦发展难题,提出最务实的建议;他们跟踪监督落实,确保每一项惠民政策落地生根。从乡村治理的创新实践到产业发展的突破升级,代表们的履职足迹遍布城乡的每个角落,他们的建议转化为了实实在在的发展成果。
在推进“千万工程”的新征程上,人大代表们就像一座座连心桥,一头连着党和政府,一头连着人民群众,让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基层实践中焕发出蓬勃生机。每一个履职故事都是一颗璀璨的珍珠,串联起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每一份议案建议都是一粒希望的种子,孕育着新时代乡村振兴的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