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03版:论苑

“红船精神”融入小学理想信念教育的途径探究

■ 平师附小 李诗怡

“红船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将“红船精神”与小学理想信念教育有效融合,是坚定文化自信的需要,也是实现立德树人的需要。结合小学理想信念教育的实践,通过探寻光阴里的“红船精神”、寻访生活中的“红船精神”、践行信仰里的“红船精神”,将“红船精神”可操作化、可量化,推动理想信念教育的常态化、长效化。小学生们可以将“红船精神”融入他们的日常生活中,去体会它的精神内涵。这样,“红船精神”就不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是一种实实在在的精神力量。

一、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2005年6月21日的《光明日报》上刊发文章《弘扬“红船精神”走在时代前列》,首次提出“红船精神”,并将其深刻内涵阐述为“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研究者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小学班主任,联系自身实际,深知新时代的德育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习近平总书记也始终把“理想信念”作为“灵魂”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加以强调,学校则是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的主阵地,因此,将“红船精神”融入小学理想信念教育存在一定的必然性,研究者在加强学生理想信念的教育实践中,以“红船精神”为核心,最大限度地发挥“红船精神”对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价值引领作用和育人功能。

(一)时代对英雄的重视与呼唤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崇尚英雄、敬重英雄的伟大民族。悠悠五千多年的铮铮历史中,无数先辈为了家国理想和民族大义抛头颅、洒热血,无怨无悔。新时代是成就英雄的时代,在新征途中,新时代的接班人更要把英雄情怀铭记于心,将英雄精神融入日常、融入生活,从英雄们的身上汲取奋斗力量,更加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初心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二)我校的英雄特色

我校从20世纪60年代起,就将“英雄教育”作为育人的特色品牌,60多年来,培根铸魂,一以贯之。从牺牲的英雄到活着的英雄,从战斗英雄到行业翘楚,从向英雄学习到做自己的英雄,不断传承创新,我校走出了一条与民族精神共振,与学生生活相融的英雄教育之路。基于此,开展一系列弘扬“红船精神”的红色教育活动,带领学生回顾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建党历程,能让学生更近距离地认识中国共产党诞生历史中的英雄革命人物。

二、研究内容

(一)探寻红船精神,催生理想信念之动力

理想信念是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小学生是社会主义接班人中最基础、最关键的一棒,理想信念就是支撑他们一路向前、披荆斩棘的一种精神支柱。

1.循迹红船历史。1921年,南湖的一艘画舫见证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它的光辉历程将被铭记于历史的长河之中,这艘画舫因而有了一个永载史册的名字——红船。研究者带领学生共同回顾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建党历程,填补学生对这段历史的空白,让学生能更近距离地认识中国共产党诞生历史中的英雄革命人物,也能更深入地感悟独属于这座城市的“红船精神”。

例如,组织学生观看有关红船的电影、纪录片,在一系列流动的记忆中追寻红船的由来历史。在班级的共读一本书环节中,学生通过多种阅读方式,在文字的世界中加深对红船故事的了解,并能尝试自己讲述红船故事,结合阅读心得,制作好书推荐卡、红船名片。

2.走进红色基地。红船旧址、南湖革命纪念馆等地都是这座城市独有的红色文化,其具备深厚的革命精神及红色记忆,也具备不可复制的价值引领和育人作用。通过实地参观、实践学习、聆听讲解等方式走进红色教育基地,帮助学生借助自身行动来实现道德规范的外化。

例如,利用节假日,组织学生积极走进红船旧址、南湖革命纪念馆等红色教育基地,并结合前期了解的中共一大代表人物形象,在狮子汇渡口处领略英雄人物风采。

3.讲好红船故事。讲好红船故事,是以不同形式红色教育活动为载体。在班级内组织开展红船故事会、红船知识竞赛、制作红船模型、设计红船船票等特色活动。通过强烈的仪式感,注重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开发,让“红船精神”的红色基因无形中渗进血液,浸入心扉。

例如,学生一开始在设计船票时,有人提出想法:“老师,船票的时间可以写1921到现在吗?这样我就真的可以穿越到1921年,和代表们一起上船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作力是无穷的,诚然他们只是二年级的学生,虽然画技稚嫩,但有了前期的活动铺垫,他们的心中已然生出“红船精神”的原始动力。在他们绘制的图画中,“中国万岁”等字样是他们创新意识的真实萌芽,也是他们对“红船精神”于中国而言重要性的进一步理解。

(二)寻访红船精神,发展理想信念之活力

坚定的理想信念,是激励人奋勇向前、克难制胜不竭的力量源泉。理想之旗、信念之帆,是学生破浪前行的一股强大精神动力。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学生要践行“红船精神”,就要先寻访现实生活中的“红船精神”,它们可以是不同行业的不同人物,也可以是各类红色经典书籍的英雄先辈,从不同人物的身上深刻理解“红船精神”的内涵,引领学生找到破浪前行的航行坐标。

1.手写红色书信。书信是人与人之间亲笔书写的交流工具,这是最原始,也是最亲切的情感交流方式,一字一句尽展胸中丘壑。动笔之时,学生写下的每一字、每一句,甚至每个标点符号,都是有温度、有感情的,也有自身对“红船精神”的理解,读时令人充满激情和力量。

例如,通过实地走访、网络调查等不同方式,鼓励学生寻找生活中的“红船精神”,无关他们的身份、职业……关注学生走进“红船人”的内心,用心倾听“红船人”自身的故事。有学生分享的是“一生只为一事来”的红船造船人的故事,他所制作的红船模型已走出国门,二十多年的匠心坚持,难能可贵;也有学生分享的是一位南湖革命纪念馆内的金牌讲解员,还亲切地称她“张一阿姨”。

2.延读红色经典。红色经典是历史的见证,充满可歌可泣的红色故事,饱含可传承的红色基因,其催人奋进的英雄人物,给予学生强大的理想信念力量,让学生拥有坚定的信念和勇气去实现自己的目标。故以“红船精神”为起点,拓宽红色教育范围,延伸阅读更多红色经典。

例如,积极组织学生到学校图书馆开展红色经典阅读活动,并将更多红色经典书籍引入每月必读书目之中。依托学校的阅读平台,推进每月的阅读打卡与闯关、读书笔记、读书交流会等读后活动。

这是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红色文化精神,了解红色文化重要价值的方式和路径。值得一提的是,研究者要帮助学生共同深入挖掘这些书籍文字背后的其他红色历史文化,做好随时补充学生课外知识的准备,以此强化学生的历史责任和使命担当,增强学生的红色文化底蕴,努力让更多红色文化和学生精神世界相连。

(三)践行红船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之毅力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在理想信念的激励和毅力的加持下,学生们能够深刻领悟“红船精神”的内涵本质,自觉将个人理想融入祖国发展的大局之中。在日常生活中,以宣讲分享、岗位服务、树立计划等方式传承和弘扬“红船精神”。

1.设立宣讲团。学生在宣讲前手绘一份关于“红船精神”的思维导图,借助这份形式多样、图文并茂的思维导图,再以学生自己的视角和方式开展宣讲,讲一讲自己心中的红船故事以及自身对“红船精神”的感悟收获。倡导逐级挑战、逐个锻炼的阶梯式流程,逐步提升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逐步强化学生对“红船精神”的学习理解效果,鼓励每个学生都能成为一名金牌宣讲员,让宣讲成为学生心中最有底气的成果展示。

例如,学生以金牌宣讲员的情境和身份,利用学校每周升旗仪式、班级每天晨会等时间开展宣讲。

2.设立计划表。借学校“英雄教育”之力,指导学生设计完成属于自己的“小英雄在行动”的阶段性计划表。让学生再次明确“红船精神”不是空洞的,理想信念也不是抽象的,而是可以通过长期的目标计划来践行的。

例如,有了前期的指导后,中期及时反馈学生的计划表执行情况,后期持续追踪学生表内的“亮点”和“改进”项目。

3.开设服务栏。学生把“红船精神”的力量融入班级劳动服务,开设班级特色的自愿、主动、积极的志愿劳动服务栏。因研究者所执教班级是由插班生组成的,在此过程中可以提升插班生的集体凝聚力,也可以用实际行动感知“红船精神”的奉献精神,增强理想信念教育的感染力。

例如,根据班级一天的劳动项目细化为:倒垃圾、擦黑板、整理餐盒、打扫地面……学生可以根据自身能力、时间来自主完成服务栏内的劳动项目。每日反馈服务栏内的劳动情况,以个人积分制点亮集体的“劳动星”。

三、研究结论

该研究细分为红船历史、“红船精神”、理想信念三大类别,从学生的日常表现可知,学生通过上述途径开展研究后的成效均远远高于研究前。红船历史的了解程度是开启研究的基础步骤,学生能从红船历史中逐步感悟“红船精神”,也能借助“红船精神”的伟大力量进一步坚定自身的理想信念。“红船精神”是一种可实现的价值引领,也是一种可传承的红色基因,“红船精神”内涵中的首创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原汁原味”地融入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活动的细节中。把“红色基因”一代一代永续下去,让“红船精神”永放光芒,已然成为新时代的新命题,因此,“红船精神”对小学理想信念教育的工作开展有着跨时代的重要意义,将“红船精神”融入小学理想信念教育有强烈的必要性。这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深入探寻光阴里的红色记忆,学习历史浪潮中的红色文化,传承中华民族特有的红色基因,还能在潜移默化的熏陶中明确责任担当,加强自身理想信念,树立未来远大理想。同时,研究者也期待着小学生们作为社会主义的未来建设者和接班人,能用实际行动不断丰富和发展“红船精神”,为中华民族的红色文化注入新的动力和元素。

2025-06-18 5 5 嘉兴日报平湖版 content_558205.html 1 3 “红船精神”融入小学理想信念教育的途径探究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