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汤阿美埋头于河蚌养殖、潜心钻研育珠技艺时,耳濡目染的儿媳范爱英与女儿汤卫君,凭着女性特有的细腻与巧手,悄悄地学起了种珠植核的手艺。这份起初看似“业余”的兴趣,后来竟成为“阿美珍珠”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也成就了汤阿美心中的“珍珠梦”。
做强做好珍珠产业,掌握“种珍珠”这门手艺是关键。看着汤阿美扎进珍珠世界如饥似渴地钻研种珍珠技术,查阅为数不多的资料,四处奔波、请教专家,女儿和儿媳妇的心中充满敬意与担当,毅然进入这场充满未知与挑战的探索中,成为连接家族技艺与未来希望的坚实纽带,让这门古老而精妙的技艺在岁月流转中熠熠生辉。
种珍珠,绝非易事,每一个环节都考验着种植者的技艺与耐心。日子一久,范爱英也深深爱上了珍珠以及与珍珠有关的一切。她深知,要种出品质上乘的珍珠,首先要学会挑选河蚌,优质的河蚌,才能孕育出优质的珍珠。所以,每一次挑选,她都像是在进行一场严苛的检阅,容不得半点马虎。
掌握了选蚌技巧后,范爱英迎来了更具挑战的一步——植入珠核。这是种珠过程中最关键的一环,直接关系到珍珠能否成功孕育以及最终的品质。“动作要轻柔,角度要精准,不能损伤河蚌内脏。”她回忆起初学时的紧张,“手心冒汗,连呼吸都不敢太大声。”但正是靠着一次次的练习与打磨,她的技艺日渐娴熟,成功率不断提高,逐渐成长为“种珍珠”的行家里手。
随着经验的积累,范爱英意识到,技艺的传承不仅在于个人掌握,更在于向下一代传递。于是,她开始带着女儿汤冬梅参与种珠工作。她耐心讲解每一步的操作要点,手把手教她挑选河蚌、植入珠核。在母亲的悉心指导下,汤冬梅也对种珠产生了浓厚兴趣,并且逐步掌握了基础技能。
爱珍珠的汤阿美也爱“折腾”,总能在一颗小珍珠上琢磨出“大名堂”。随着养殖技术的逐渐成熟,汤阿美的河蚌养殖规模也越来越大,眼界也越来越开阔,特别是琳琅满目的珍珠饰品俏销市场,让他萌生了新的想法。他不再满足于单纯的养蚌种珠,开始搞起了珍珠加工业务。他买来简单的加工工具,在家里尝试着将珍珠制作成各种饰品。
“阿美,你这是要干啥呀?”邻居看到汤阿美在家里摆弄那些设备和珍珠,都感到十分好奇。“我想把这些珍珠做成首饰,这样能卖个好价钱,养的珍珠也能够升值。”汤阿美笑着回答。
他的想法得到了家人的支持,范爱英也加入到了珍珠加工的队伍中。当时还年幼的汤冬梅也耐心地在桌子旁帮忙。一颗颗圆润晶莹的珍珠,在他们手中化作精美的手串、项链……承载着一家人的匠心与梦想。
汤阿美的珍珠饰品因为品质上乘,吸引了很多村民前来购买。但汤阿美并不满足于仅在自家门口售卖。他深知,要让更多人了解并喜爱上自己的珍珠饰品,就得主动出击。于是,他带上制作好的珍珠饰品,发扬“货郎担”精神,走村入户售卖。
“乡亲们,都来看看呀,这是我自己养殖河蚌、亲手加工的珍珠饰品,品质有保障,款式又新潮。”汤阿美一边说着,一边拿起一条条珍珠项链,向乡邻村民展示。大家好奇地围过来,询问着价格和款式。汤阿美耐心地一一解答,还会根据村民的喜好和需求,推荐合适的饰品。
“哎呀,戴上这手串,我的手都显得好看了,真不错。”一名试戴了珍珠手串的大妈惊喜地说道。
“大妈,您要是喜欢,就带一条回去,价格很实惠的。”汤阿美笑着说道。
……
就这样,他用脚步丈量市场,用真诚赢得口碑,生意越做越红火,甚至吸引了外地客商慕名而来。“阿美珍珠”的名声越来越响亮,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这其中,儿媳范爱英作为第二代传承人,为家族事业打开了全新的发展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