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湖,有这样一位了不起的非遗传承人,自2006年10月退休后,他十九年如一日坚持发挥自己的文艺特长,义务辅导孩子们剪纸,将剪纸艺术带到更多人面前。他就是曾任市老干部活动中心剪纸课专职老师、市职业中专校外辅导员、新埭中心小学社团剪纸课指导老师于照法。
“到现在为止,我已经辅导了5000多名孩子。”说起指导剪纸,于照法满脸的欣喜之情。每逢节假日和周末,就陆续有孩子到于照法工作室来学习剪纸技艺。看着一个个稚嫩的孩子有模有样地在红纸上“比比划划”,于照法心里很是欣慰。他从小醉心于剪纸艺术,继承了外公和父亲的剪纸手艺,对剪纸的热爱也让他想把这项中华传统文化艺术的瑰宝传授给更多的人,因此退休后村里希望他能在寒暑假给孩子们上剪纸课时,他一口就答应了。后来村委会考虑到让更多的孩子受益,专门安排了办公场所,作为于照法的工作室。他被聘为新埭镇鱼圻塘村“春泥计划”辅导站文化辅导员,定期为学生上剪纸课。同时,他还在学校、村文化礼堂、文化站等开展剪纸公益培训。
“课堂不一定在学校,教学也不一定在课本。”于照法始终坚持将向上向善之心通过谆谆教诲传递给孩子。于照法的教学点更是由1个拓展到了3个,除了负责教授自己村里的孩子,还义务在姚浜村和新埭社区开办教学点,为的就是能让更多的孩子学习到这项传统艺术。在孩子们眼中,于照法是一个全能型的老师,除了剪纸技术出神入化、惟妙惟肖,还会竹编和竹扎等手艺。在位于鱼圻塘村的于照法工作室里,摆放着很多竹丝和稻草等做成的毛竹夹、链枷、稻床、水车、粽榈衣等农耕模型工具。于照法说,这158件农耕模具都是利用这大半年的时间亲手做出来的,平时上课的时候也会跟孩子们讲解这些工具的构造和用途。“现在社会发展很快,农耕文化也在孩子们的意识中淡化了,这是我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丢了太可惜了。”于照法介绍说,接下来他计划将这些农耕文化融入剪纸作品中,让孩子们在学习剪纸的过程中增进对传统文化的了解。
19年来,于照法除年年举办“春泥计划”剪纸培训班,利用寒暑假免费招生、义务授课,辅导村里与周边的中小学生和新居民子女读书、写作、剪纸、编织、书法、拉二胡、吹笛外,还热心帮困,资助残疾人。他感恩党多年的培养教育,在退休10周年、入党52周年时交了5倍党费。他还创作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祖国万岁》《董存瑞》《黄继光》等一系列“党史”剪纸作品,用剪纸作品讲述党史故事、讴歌革命英雄。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他用近半年的时间创作剪纸作品200余幅,串连成了一幅长达105米的剪纸长卷。依托自己的工作室,他以剪纸这一党史学习教育载体,带动党员和学生一起学党史知党史,把对人民的爱、对祖国的情,通过千刀万刻融入剪纸作品中。
于照法热心社会公益,传承剪纸、编织等非遗文化艺术的善举,得到村民们的赞扬和各级领导的肯定。他曾先后获得浙江省优秀民间文学艺术人才,省关心下一代先进个人,省银尚达人、暑假春泥计划优秀志愿者,以及平湖市第二届银色领军人才荣誉,于照法名师工作室获评嘉兴市优秀红船银晖品牌工作室。此外,还获得平湖市优秀共产党员志愿者、助人为乐好人榜、百个特色家庭——剪纸之家、最美老干部工作室等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