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03版:东湖·故事

匠心育人:从“青年教师”到“职业导师”

“学生的成长成才是老师最好的勋章。”沈文彬常常这样说。他深知,一个人的成长就像一棵树,只有坚定地向下扎根,才能茁壮地向上生长。作为教师,他始终将自身成长与地方发展、学生教育紧密结合,坚守初心,深耕教坛,在一年又一年的时间里,不负自己,不负期待。

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的基石,也是办好职业教育的关键所在。一直以来,平湖致力于打造先进装备制造基地,高端数控机床、汽车零部件等产业蓬勃发展。而平湖技师学院所在的平湖经济技术开发区,作为国家级开发区,汇聚了众多高质量外资企业和先进装备制造业企业。立校于此,推动产教融合不仅是学校的使命,更是每一位教师的责任。作为一名年轻的教师,沈文彬深刻认识到,教学内容必须与当地产业发展同频共振,才能培养出更多“接地气”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通过逆向设计,开展三维扫描检测工作,沈文彬带领团队解决了之前扫描不清、不到位的问题,帮助平湖经开的一家机加工企业攻克了技术难题。这其中不仅有他的身影,还有平湖技师学院数控2161班唐廷俊的努力。“帮助企业攻克技术难题,是对我们所学知识的一种检验,也让我更加精通专业技术。”唐廷俊说,在沈老师的指导下,他经常参与企业的项目研修工作,这不仅提升了专业技能,更让他在实践中找到了自信和方向。

根据实际发展需求,开发满足客户需求、适配市场方向的模具。在这样为企专业化定制过程中,倾注着沈文彬带着平湖技师学院中德模具2151班张语嫣等学生刻苦钻研、埋头苦干的心血与汗水。“做出来的模具要适配发展需要,也正是在与企业沟通中,我觉得塑造了更好的自己,让自己也更加‘适配’。”张语嫣说,她是五年制学习,接下来就要进入实习阶段,与沈老师的每一次实战合作,都将成为她今后实习或工作的“敲门砖”。

……

学一技之长,方能立身于天地间。自2014年成为教师以来,沈文彬见证了一张张青涩的脸庞逐渐羽翼丰满,展翅高飞。看着学生们在各自领域里发光发热,他说这是比他自己参加多少比赛、获得多少奖项都更令人开心的事情。“学生的成长就是对我最大的肯定,这是我作为人民教师获得的最好勋章。”

不仅如此,从去年起,沈文彬开始担任平湖技师学院先进制造学院智能制造教研组组长,肩负起了更多的责任。他不仅带学生,还带队伍,为更多年轻教师搭台子、铺路子、架梯子,帮助他们尽快适应并熟悉学校的工作环境。

“做一名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的双师型教师,力争培养更多的能工巧匠、大国工匠。”这是沈文彬从成为一名人民教师起对自己的要求,他也是这样做的。看着沈文彬从一名年轻教师成长为技术骨干、学科带头人,平湖技师学院先进制造学院副院长程磊炎深感欣慰:“沈老师有一股刻苦钻研的精神,为了打磨自己的技能,经常放弃休息时间,甚至工作到深夜。成为学科负责人后,在课程开发等方面发挥了领头雁的作用,管理工作也十分出色。”

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沈文彬的故事,就是以技立身、以技兴业的故事。如今,他正以培养德技双修的学生为目标,让更多的学生以技为荣、以技报国。正如他自己所说:“心灯不灭,育人不止。”在他的引领下,学子们正向着光明的未来迈进。

2025-04-30 5 5 嘉兴日报平湖版 content_547529.html 1 3 匠心育人:从“青年教师”到“职业导师”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