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怡婷
作为平湖打造“写在大地上的‘新仓经验’”宏伟场景的具象化体现,新仓“合作之源·杉水共富”和美乡村示范片区正呼之欲出。在这次采访中,我们连着三天“驻”在新仓,和一群充满激情的年轻人聊农业、谈变化、话发展,见证“合美新仓”景美、业兴、活力足的脉动。
回想起2个多月前,初见郁野·杉水旅游度假区时,还是一幅萧瑟、冷寂的样子。眼下,当初的那份寂静变成了热闹,民宿群的装修声不绝,野米饭、露营等新业态繁花盛开,还有不少上海、杭州等周边城市游客前来踏青、赏景……这些从无到有的变化,让人惊喜,更为惊叹。
这份“惊喜”,在共富蔬菜岛被放到了最大。大棚里,由“设施沙培+精准管控”模式下培育出来的芹菜鲜嫩脆爽,产量比传统土培高了50%;园区内,无人运输车四处奔波,水肥一体化智能灌溉设备高效运转,新技术、新设备“大显身手”;控制中心内,高高挂起的条幅上印着芹菜、辣椒等蔬菜,形象憨态可掬、表情丰富生动……原来,当农业跳出“面朝黄土”的传统模式,与科技、文旅、设计等元素发生奇妙的化学反应时,能够催生出如此喜人的发展图景。这些在跨界处生长的新质生产力,正在与土地的“亲密接触”中焕发新活力。
如果说“新”是这片田园带给人的主要观感,那么“青”便是最深感触。在新仓采访时,从年轻人口中听到最多的一句话是“我想要一个自己的农场!”起初,还很疑惑为何“农场”会成为当代年轻人的“理想国”?在后来的深入访谈中,才明白这群年轻人对于土地的热爱,起点很纯粹,目标却异常坚定。在这里,他们带着现代与传统的独特视角,通过文创、短视频等新形式活化“沉睡的土地”,进一步促进技术、信息、资金等要素流向乡村,同时也将农产品、乡村文化输出到城市,架起了“城乡桥梁”。
正所谓“水有源,故其流不穷;木有根,故其生不穷”。一群群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青年人才涌入乡村,在用泥土丈量理想之际,也开辟出了一条从“输血”到“造血”的乡村蝶变之路。从多元合作、多方受益的规模化共富大棚,到科技感满满、青春味十足的“新生”共富蔬菜岛,扑面而来的青春气息,为这座江南小镇增添了不少亮色,也诠释了乡村振兴从不是单维度的“突围”,而是土地、产业与人的三重奏。
70年前,一纸结合合同创造了“新仓经验”。今天,站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杉水”如画,产业迭变,青春跃动,“合作之源”正绽放出更多惊喜与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