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 者 陶佳敏
通讯员 倪春军 李 骏
彭心怡
本报讯 昨天下午,曹桥街道马厩村文化礼堂内座无虚席,浙江小百花越剧院的演员们粉墨登场,带来《白蛇传·断桥》《乌龙院·情勾》《焚香记·打神告庙》《窦娥冤·斩娥》四场越剧折子戏和一首小提琴独奏曲《青花瓷》。此次表演是由派驻马厩村的省级文化特派员谢宜精准对接资源,将国家级非遗艺术盛宴送到村民家门口,助力乡村文化振兴。
“曾羡鸳鸯戏碧波……”嗓音微颤,尾音被扯得细长。折扇“啪”地展开,演员胡浩彬遮住半张脸,一身青衣扮相专业。开场折子戏《白蛇传·断桥》唱得婉转悠扬,台下观众跟着节奏轻轻哼唱,不时爆发出热烈掌声。
“我非常喜欢听越剧,但之前很少有机会。现在在家门口就能欣赏到这么精彩的表演,真是太幸福了。”马厩村村民吴伟明说。现场,不少年轻人也被氛围感染,纷纷拿出手机记录精彩瞬间。
这样的村民共享文化场景,正是曹桥街道文化润村的生动缩影。自谢宜派驻马厩村以来,充分发挥文旅专业优势,不仅牵线引入浙江小百花越剧院等专业院团,更激活了马厩村乡村文化的“一池春水”。他深入调研村情,推动赛艇小镇灯光提升工程,从安全实用角度优化方案;策划“后生有礼”暑期研学活动,带领学生走出乡村开拓视野;依托省文旅资源,组织“我们的村K”等大型文化活动,吸引线上超百万网友关注,让马厩村从传统村落蝶变为“农文旅体”融合发展的网红打卡地。
“接下来,我计划从业态提升、文化交流和场馆建设三个方面入手,争取引入更多优质资源,为马厩村的村民和游客提供更高品质的精神文化体验。”谢宜说。据了解,2024年马厩村共接待游客约58万人次,旅游收入超2000万元,助推村集体经济增长89%,达到919.58万元,实现文化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丰收。
在曹桥街道,文化特派员的创新实践还在多点开花。派驻马厩村的县级文化特派员陈忆健以赛艇运动为突破口,在马厩村组建专业赛艇队伍,让水上运动成为乡村文旅新名片;派驻孔家堰村的县级文化特派员高文钦,通过创新红色宣讲形式、融合菌菇产业打造特色文化IP等。
如今,曹桥街道各村文化礼堂周周有活动、月月有主题。从红色故事宣讲到赛艇竞技,文化惠民活动覆盖老中青幼全年龄段。“文化特派员制度为我们街道的文化建设带来了新思想、新资源、新活力,村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也越来越强。”曹桥街道党委委员宋佳说。这些活跃在乡间的文化特派员,正以点点星火汇聚成光,让乡村文化真正“活起来”“火起来”,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