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03版:城市·成长

记清明

■乍浦小学606班 翁可昕

三月三,艾草香,青团甜到心尖上。

我的家乡在江南水乡——嘉兴平湖,每到清明时节,家家户户都会动手做青团,这可是我们传承了千百年的习俗呢!

记得去年清明节,天刚蒙蒙亮,我就跟着外婆去田边采艾草。晨雾像一层薄纱笼罩在田野上,露水沾湿了我的衬衣。“外婆,为什么非要用艾草做青团呀?”我揪着一片锯齿状的嫩叶问道。外婆弯下腰,抚摸着一片艾叶说:“艾草能驱邪避灾,你看!它的叶子像一把宝剑,能把霉运都赶跑!”说着,外婆哼起了一首古老的歌谣。

采完艾草回到家,我们便开始忙活起来。外婆先把艾叶洗干净,放入锅里加水煮烂,然后捞出艾草,挤出艾叶汁。这汁水就是做青团的关键,它能让白色的面团变成绿色。接着,妈妈把糯米粉倒入大盆中加入艾叶汁,随后把面团揉到光滑有弹性。

这时候,我们就开始包青团了。外婆和妈妈先给我做了示范,首先,拿一块面团,捏成一个小碗的形状,然后放进豆沙或芝麻馅儿,再慢慢封口,搓圆。外婆在给我示范的时候还给我讲了一个古老的传说:从前有个叫介子推的忠臣,有一次,他救了一个叫重耳的人,几年后,重耳当上了晋文公,想请介子推出山做官,介子推不愿意,于是重耳放火烧山,谁知介子推仍不出山,最终被烧死了。晋文公为了纪念他,将这天定为“寒食节”,吃冷食,在今天就是吃青团,但由于各种原因,后来“寒食节”就演变成了现在的清明节。我一边听着故事,一边看着大人娴熟的动作,我也迫不及待地动起手来。虽然一开始我包得不好,有的露馅了,有的形状歪歪扭扭的,像极了一只咧着嘴的青蛙,但我都乐在其中。

青团做好后放入锅中蒸,不一会儿,厨房中便飘出了浓浓的香味。我迫不及待地拿起一个青团咬了一口,又香又软,美味极了!

如今我才懂得,做青团不仅是做食物的过程,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当艾草的清香萦绕齿间,当柳笛声穿过细雨蒙蒙的茶山,那些古老的传说,长辈的叮咛,都化作春天的雨露,悄悄滋润着我们的心田。

指导老师 张丽星

2025-03-27 5 5 嘉兴日报平湖版 content_539347.html 1 3 记清明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