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年,本人在主编《新仓经验:时代的结合》遴选相关配图时,发现了一张摄于1978年在新仓物资下乡交流会现场的照片,照片中时任新仓公社党委副书记兼新仓供销社党支部书记姚安金正在给一农村老年妇女介绍商品“经田绳”,而引人注目的是这位老年妇女头上戴了块“顶头首巾”。
顶头首巾,也称“头巾”“包头巾”“兜头首巾”“方角首巾”,是农村妇女一年四季都可佩戴的头部服饰。旧时乡下随处可见,农村妇女出门或下地劳动时必戴,是长期风土而成的农村习俗。这种顶头首巾,包扎方便,简单实用,造型独特,朴素大方,形式感强,极具地方独特风情。
一
顶头首巾是平湖等地农村妇女日常生产劳作的首选服装和必备物件。制作顶头首巾所用的头巾布,都为杜经布,旧时多以蓝印花布和芦席花布为主。这种芦席花布一般由三四种色纱的经线和纬线织成,所用的纱线大多为一厘头纱、湖蓝纱、洋蓝纱、黑纱、白纱等。当然,这种芦席布还可以做被面子或做包裹用的“袱包布”,是平湖土布中用量较大的一种。如果是大姑娘或新媳妇,则要在经纱时会放几根红纱,使年轻女子头上的头巾布显得更亮丽些。平湖民间有一首码头调的歌谣《姑娘大打扮》,从头到脚分别描绘了大姑娘身上所有的穿戴,其中头一段就提到了这种漂亮的首巾:
三月呀天气是呀是午明,
梳梳头来拍拍粉,
绣花细首巾,
哎呀哎哎呀,
哎呀绣花细首巾。
将做新媳妇的姑娘,也一定会把自己织造的最漂亮、最赏心的土布做成顶头首巾。俗话说:“十三姑娘问织布,土布头巾评新妇。”旧时六七岁的农家姑娘就要开始学摇花(纺纱)了,十二三岁就要开始学习织布了,出嫁时要用自己制作的土布头巾,大家通过它来品评新娘子是否心灵手巧。因为土布头巾是最显眼也是最为直观的服饰,所以人们评判女孩的手艺只要先看她的头巾布就能判断出她的织造水平与能力了。
所以,这种顶头首巾可以说是江南妇女最具特色的首服,是江南水乡妇女整套服饰中最为显眼的标志性饰物。
顶头首巾的样式主要为“一颗印”(形似一颗印章的面,故称)对角布巾,其形平展为正方形,边长为55至60 厘米。折叠方法为沿一角折约三分之二的边,在折角边处对折,在对折重合的两边出回位置缝合,其目的是包裹住头部;将顶头首巾缚戴端正,整个呈立体三角形,头后上方余下的部分垂于脑后,盖住头部,头巾前面余下部分再垂挂在肩颈部,盖住耳朵。
这样子的穿戴,一则显得平稳妥帖,尽现女子端庄含蓄之美;二则来得简约实用,哪怕弯腰低头、大风劲吹也不会有掉落之虞。
二
顶头首巾为裹头的织品,既是成本低廉、方便实用的劳保品,也是制作简易、美观大方的装饰品。自宋元以来,随着杜经布的兴起,顶头首巾就成了平湖农村妇女的专用品,而且成为她们的日常打扮。
平湖有一首唱“花”的一问一答式对唱民歌,其中有唱到“头顶花”的:“(问)啥格花儿开勒头顶上?(答)哎,头巾花开勒头顶上。”由此可见,平湖顶头首巾的最大特色就在于它的深色底格子花纹色彩,而这种花纹正是平湖杜经布中独具特色的芦席花布所具有的。因此,它既有别于明代规定给读书人所戴的无花儒巾,也不同于陕北人民所包裹的白羊肚手巾,甚至就是与相邻隔壁的海盐县、嘉善县、金山区的头巾也迥然不同。
平湖西邻的海盐,农村妇女在七十年代前所戴的大多是蓝白拷花头巾,之后改用彩格子头巾,俗称“兜头”,五颜六色,缤纷多彩。北邻的嘉善,新中国成立以前以深色土布为主,方形头巾,称“东头布”;新中国成立后改用毛巾,大多为蓝白或红白的长方形大花朵毛巾,类似于“白羊肚毛巾”。而东邻的金山,则是十字挑花头巾,一般都是浅色底,面上挑十字花,四边镶色。这三地的头巾,其系法与平湖的顶头首巾不同,都是将两角绞系于脑后。相比之下,顶头首巾的叠折重合系法,显得更讲究、更端庄。
平湖顶头首巾的布料,基本上都是深蓝色为底的格子花芦席布,其特点是“先染后织,彩纱搭配”,跟蓝印花布、拷花布、蜡染布有着本质的区别。这三者,或刷浆或扎结或上蜡,但都通过染布而后显色成纹。
三
平湖顶头首巾是江南农耕文化下的民间服饰,是农业文明下的民间创造。
头巾本是古代劳动人民在田地里进行农作的时候为了尽可能多地避免太阳炎热的光照而创造的一种简单朴实的小发明。它的第一功能就是遮阳——为了抵挡阳光的直射,顶头首巾前部的宽沿及拖角都可以遮挡额头和脸部,正如民歌所唱“荷花含蕊六月开,兜头手巾遮两腮”。所以,直到20世纪70年代随着草帽(凉帽)的流行,顶头首巾才开始逐渐退出历史舞台,而秋冬季也开始改用“方褕巾”,但仍有个别的老年妇女依旧保留着头顶首巾的习惯,让人见识到这一古老的脉脉遗风。直至2016年,还有人把他在农村酒席上拍到的一位老太太戴着顶头首巾的照片发给本人,直呼“太有风情了”!
顶头首巾的多种功能集中体现在田间劳作时,夏天防晒擦汗——顶头首巾的拖角可以擦汗;冬天防寒防风——包裹住头部,可躲避寒风侵袭;插秧时,风会把头发吹向额前而遮蒙双眼,双手沾有泥水无暇归拢,顶头首巾就可以起到归拢沿和发丝的作用;同时,顶头首巾可防护田间飞虫钻入耳孔或头发中,也可避免脱粒时草屑、谷粒、飞尘沾染了头发。总之,顶头首巾的形态和功能蕴涵着江南地区农耕文化的精髓。
更为重要的是,顶头首巾成为一种农村妇女标志性的饰品,已经超越了它本身作为劳动服饰所具备的功能,实际上它记录了旧时服饰所承载的文化意义——女子出门不抛头露脸的社会品质,显示循规矩、守本分、有教养而含蓄静美的个人品行。这也就是旧时平湖女子都喜欢戴顶头首巾的一个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