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玉霞
作为全省首个农业经济开发区,广陈镇始终坚持以工业的理念发展农业。过去一年,广陈镇立足区镇发展现状,通过打好强村富民组合拳,释放发展新活力,让百姓的钱袋子真正鼓起来。
挖掘“富”的方式。在明月山塘景区,有手工圆团、烧卖、梅花糕等“怀旧风”,更有一杯杯咖啡升腾起热气、一壶壶茶散发出悠悠清香。对山塘村来说,运营团队的引入,是一次创新实践,更是一次“沉睡”资源的有效整合。民宿、农家乐等多业态的引入,在盘活原本闲置房产的同时,还带动了山塘老街再现昔日繁华。巧借长三角一体化的东风,山塘村让自己的区位转了个身,从“边缘”到“中央”,也为村集体经济的壮大打开了新天地。
找准“兴”的方向。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瞄准自身定位,广陈镇立足于“农”且做深做透“农”的文章。细看广陈镇各村的强村投资项目,会发现不管是其中的农创中心,还是烘干中心、六村联建大棚项目,都是紧紧围绕区镇主导产业做文章。再将目光放眼到各村,可以窥见的是,各村集体和不同农业企业开展了合作,有设施蔬菜大棚、共富生菜大棚、共富蓝莓园等。通过政府统一规划、集体统一建设、公司统一管理的合作模式,不仅实现了设施农业产业降本增效、品质提升,也开启了一种名为合作共赢的新模式。
树牢为民理念。村民富,才是真正的富裕。共同富裕的最终落脚点还是要在每个村民身上。传统农耕被高大上的现代科技农业取代,为村庄带来了无限前景。产业项目落地的同时,广陈镇还在泗泾村、三兴村等开展了以“龙头企业+村集体+农户”的综合发展模式。这些带有科技色彩的农业共富项目就在家门口,让村里不少人选择了就近打工。对他们来说,既能增长见识,还能照顾家里,两者兼得何乐而不为。
立足新征程,广陈镇要围绕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积极利用好现有的共富大棚等资源,集合和美乡村片区及美丽乡村精品线打造,开展农业观光、科普教育、采摘体验等活动,吸引更多游客参与其中,从而增加旅游收入;也要把握浙沪毗邻的区位优势,积极探索构建跨区域产业合作机制,加强区域间的交流与合作,整合资源,辐射带动周边地区共同发展。
由点及面、串珠成链,广陈镇的共富线路已然成形,一个“产业兴、乡村美、百姓富”的和美乡村正款款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