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能燕
时间川流不息,2024年转瞬即逝,2025年就在眼前。如果说用一个关键词来总结我的2024年,那必定是写作。因为它,我逐渐发现了自我,找到了内心真正的渴求。
年少时,因为作文写得比较好,我也有过作家梦。记得在一次大学的文学作品鉴赏选修课上,老师让大家说说自己与文学的故事,我当时就说想要当一个作家。可时过境迁,兜兜转转十几年过去了,我从未踏足文学创作的领域,只是偶尔在QQ空间或微信朋友圈记录一点生活片段。我的梦想一直在沉睡,可大学时那句话经常在我耳边回响,有时甚至振聋发聩。
让我重拾梦想,坚持握笔写作的转折点,还得从年初单位组织的一次关于家风家教的征文比赛说起。平日里大家工作都比较忙,一般对于这种活动很少主动参加,但为了积极响应组织的活动,部门领导以我是部门“笔杆子”为由极力鼓励我参赛,就这样我被赶鸭子上架,硬着头皮答应写一篇。
为了写好这篇征文,我不断地在记忆里搜寻着年少时父母对我的教导,自工作以后很少与父母亲近的我,不断地从记忆中的温馨片段获得慰藉,让我逐渐有了写作的冲动,也有了写作的方向。后来我写的这篇征文被知名出版社收入了家规家训合集出版。
这对我来说这无疑是巨大的激励,我的写作热情被点燃了,陆续写了不少年少时有关父母的文章,也有幸在报纸副刊上偶尔得以发表。我有时候把发表的文章发给父母看,比如说父亲教我骑自行车、教我插秧等,母亲为我烹制美食、连夜带我看病等,看完他们都乐呵呵地笑了,有时候他们还会因为我的一些措辞跟我较真,仿佛那些措辞有损他们在公众眼中的形象。这些文章就像是时光机,带着我和父母在字里行间重温旧时光里的美好瞬间。
作家余华曾说,他的写作就像是不断地拿起电话,然后不断地拨出一个个没有顺序的日期,去倾听电话另一端往事的发言。我特别赞同这句话,它精准地表达了写作对于我的意义。
在写作的过程中,我不断地对过去发生的事情进行重新整理,往日的生活图景像画卷一样在记忆中一一呈现。我觉得自己就像是一个自由的时空穿越者,看着记忆中年少的自己、年轻的父母,我好像拥有了上帝视角,窥探到以前一些没有发现的东西。比如说,我能在父母的日常啰嗦或者严厉批评中,感受到他们对我的爱。还有,我一直把自己归结为听父母话的乖乖女,可回想年少往事,不曾想也背着父母做了很多调皮捣蛋的事情,比如上树掏鸟窝、下河抓泥鳅、徒手捏蜈蚣等。
每每回忆往事,无论是痛苦的还是温馨的,我都以自己的方式将其跃然纸上,构成我五彩斑斓的人生图画,也许这就是写作带给我的疗愈吧,让我在面对现实生活的挫折和压力时,能够从中汲取无尽的精神力量。在文字的海洋里,我学会了与过去的自己对话,那些曾经的泪水与欢笑,都化作了滋养心灵的甘露。写作不仅让我得以释怀,更让我在平凡的日子里找到了不平凡的意义。
2024年接近尾声,我相继收到了市作家协会、中国散文学会的会员证,为我2024年启航的作家梦画上了圆满的句号。可写着写着,我慢慢明白,也许我并不是真的想成为一个传统意义上的“作家”,而只是想用文字记录来时的路,好让自己在面对未来时能勇敢地迈出下一步。步入2025年,我怀揣着新的憧憬,决心继续让文学梦想引领我前行。坚持长期写作,是我不变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