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02版:深一度

水质迭代,增强群众幸福感

二次供水设施巡检

平流沉淀池运行正酣

最近,当湖街道虹桥佳苑小区居民们嘴里说着、心里念着一件事,那就是高品质饮用水的事。该小区作为我市“高品质管道饮用水项目”先行试点小区之一,在前期地推宣传的基础上,于近日开工,这也意味着不久的将来,高品质饮用水可通过管道直接进入群众家中,群众可直接接水饮用。“以后水龙头出来的水可以直接喝,那可真是太方便了。”居民陈阿姨道出了小区居民的心声,她对高品质饮用水项目充满了期待。

水龙头一打开,自来水哗哗地流下来,是居民生活中一件普通的小事,却凝聚着一代代水务人的智慧与心血。在自来水厂成立之前,平湖百姓的生活用水以河水、井水为主,这也是世世代代的平湖人惯用的饮水方式。

改变,始于平湖自来水厂的创建,这也是平湖第一座自来水厂。“当时,我们的老前辈们向下打深井、向上建高塔,结束了平湖百姓用肩膀扛、用双手提,到处找水喝的日子。”说起前辈们的“开荒史”,市水务集团供水公司经理姚建春的眼中流露出了敬仰之情。

要有水喝,更要喝好水,这是水务人始终不变的初心。回顾水务集团成立至今的60年时间,供水的迭代升级贯穿始终。随着人们用水量的增大,再加上大量开采地下深水存在地面下沉隐患,水务人再次秉承“开荒”的精神,于1991年开建平湖第一座地面水厂——古横桥水厂,拉开了我市饮用水水源从地下水向地面水转换的大幕。随后10多年里,古横桥水厂二期、三期工程相继开工、投产,不仅提高了供水总量,而且扩大了供水覆盖面。2006年,国内首创两级臭氧活性炭串联工艺获国家发明专利。

从第一口深水井,到第一座地面水厂,平湖供水事业的每一次“向前”,都烙印着时代发展的痕迹。本世纪初,我市深入实施“千万工程”,逐渐探索“城乡同质饮水”工作:2009年,广陈水厂一期竣工投产,2020年广陈水厂二期扩建工程投产,目前整个广陈水厂形成每日20万吨的制水规模。在硬件设施加快建设之际,我市坚持打破城乡“二元”供水结构,走出了一条“城乡供水一体化”的发展新路。2011年,我市实施全市统一的城乡供水一体化管理体制。从此,源源不断的清水进村入户,城乡百姓喝上“同一碗”放心水。

水质好不好,水源是关键。平湖城乡实现同质供水之后,全市水质迭代之路还在越走越宽。2012年9月,太浦河取水一期工程通水运行,平湖自来水原水等级实现明显提升。姚建春告诉记者,尤其近几年,嘉兴市域外配水工程建成通水,进一步提升了水质。为有效保障从“源头”到“龙头”的水质安全,市水务集团建立完善班组—厂化—中化三级检测和24小时在线监测的全方位水质监测体系,并在承接省委改革办2024年度“优水入户”群众天天有感微改革试点中,将升级水质标准作为优水入户的举措之一,创新发布全省首个县级水质标准——《平湖市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T/ZS 0625-2024),从饮用水的安全性和舒适性等角度出发,对部分水质指标进行了不同程度的修订和优化,在新国标97项水质指标中提标近三分之一,且增加了亚硝酸盐、总碱度、总有机碳、电导率等4项指标,以高标准守牢“水安全”。

地下水、地面水、太浦河取水、嘉兴市域外配水……60年的征途中,水务集团紧扣百姓“喝好水”的目标,坚守初心、攻坚克难,不断推进居民饮用水迭代升级。如今“高品质管道饮用水项目”也在试点小区先行实施,届时将为平湖百姓提供更优质、更高效、更便捷的高品质饮用水服务,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

2024-12-31 5 5 嘉兴日报平湖版 content_517416.html 1 3 水质迭代,增强群众幸福感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