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03版:城市·笔记

最念红薯香

■贾军礼

悠悠冬日长,最念红薯香。每当在冬日的街头,从烤红薯摊位上,飘来那股绵软香甜、略带点烤焦味的烤红薯香味儿时,不仅令人垂涎欲滴,更能搅动我味蕾的记忆。

霜降过后,故乡已进入一年中天地澄明、草黄叶落的寂寥时节。每当这个时候,总会想念母亲经常为我们熬煮的那碗红薯稀饭,以及儿时在山野间烤红薯的欢喜情景。

在粮食匮乏的年代里,红薯是冬日里乡下人餐桌上不可或缺的主粮。蒸红薯、煮红薯、红薯疙瘩、红薯面窝窝、红薯粉条、皮渣,夏日里的红薯凉粉,同样的原材料竟能做出如此多样的美味。尤其是冬日那一碗小米稀饭,两大块红艳艳的红薯,再配上一小碟酸粮菜,更是许多人家冬日餐桌上的标配。

每年秋冬时节,刨红薯、下粉条算是一年中最后的农事了。

深秋时节,万木萧瑟,山野四周,到处都是乡亲们弯腰刨土的身影。刨红薯讲究一些技巧,要找准地垄左右两侧下镢头,还要看好前后株距,这样才能保证红薯被刨出来的完整性,一大串穿着粉红色衣裳的红薯娃娃们就接二连三地从泥土里冒出来了。当然也有不小心失手把红薯拦腰卡断的时候,白白的薯肉就会裸露在泥土之中。

刨出来的红薯,要就地把泥土给剥离掉,然后小心轻放到篮子里,再用扁担挑到山路上,捆绑结实后用小推车推下山,行走在羊肠小路的山道上,尤其下坡,还需有人用绳子用力向后拉住车子,或有人在前面顶住车头,避免上百斤的红薯倾覆山崖。

回到家中,还要挑选出果皮完整的红薯存储到井下地窖里,备越冬食用,磕碰或损伤的则用来制作红薯粉条。

对孩子们来讲,刨红薯的季节最难忘的就是在野地里吃烤红薯。

记得有一年,我家的红薯地在村东的起甲岭上。岭上有一口圆形的山坑,坑壁都是一层层灰褐色的像饼干一样的脆薄石片,我们几个孩子就抱着几个红薯来到坑内,拾捡一些草木秸秆,来搭窝烤红薯,脏兮兮的小手捧着滚烫的红薯,左手倒右手,即便是吃得满嘴是黑,也是怡然自得。记得有位小伙伴被红薯噎住了,大家都去给他捶背,笑得前仰后合,那种冬日野趣至今让人忍俊不禁。

记得上小学的时候,天蒙蒙亮,母亲就要起床到厨房,为我们熬红薯稀饭。老家的红薯多为白瓤,吃起来绵软甘甜,美中不足就是根部多有长长的根须,所以我最喜欢中间的部分,因形似车轱辘,母亲常说,你爱吃的车轱辘红薯来啦。

傍晚放学归来,清冷的庭院里,叶子脱落后的香椿树像倒挂的鱼刺直插云天,只有零星的几片叶子还在枝头沙沙作响。母亲总会让弟弟搬着小板凳儿,坐到煤火台上取暖,锅里冒着的阵阵热气弥漫了整个厨房,同时还有红薯的香甜味儿。窗台玻璃上凝结的霜花,宛如冰雪世界的丛林一般,成了冬日里一道最温暖的记忆。

2024-12-06 5 5 嘉兴日报平湖版 content_510984.html 1 3 最念红薯香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