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 者 黄金凤
通讯员 王 乾
本报讯 “学习的校门和实习的厂门无缝对接,让我能够在真实场景中学习掌握一门国内外制造业先进技能。”昨天,在津上精密机床(浙江)有限公司车间里,平湖技师学院数控维修专业的张一萌边操作机器边高兴地说,订单班让他实现了入学即入职,少了就业烦恼。
在平湖,张一萌口中的订单班可是个“香饽饽”,开设的智能制造、工业设计等42个与当地产业发展紧密相关的专业,毕业生就业率高达94%。张一萌和他的同学们在企业完成实习后,就能正式入职,成为产业技工。
平湖是浙江省世界500强企业投资最为密集的区域之一,面对高质量外资和先进制造业企业的用工需求特点,我市积极探索由企业与职业学校合作办班,开展“人才定制”实践,培养高素养劳动者队伍,消除企业技工断档引发的产业发展堵点、痛点。
“我们借鉴德国‘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融入校企共同招生招工、共商培养方案、共建课程体系、共同实施教学、共建师资队伍、共同考核评价的‘六共’机制,实现了学生、学校、企业、社会多赢。”平湖市教育局职教成教科科长李丰翻开一份政务信息说。今年5月,平湖“双元六共”职业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在全省得到推广,并成为浙江省营商环境优化提升第一批“最佳实践案例”。
那么,平湖这个订单班究竟有何“魔力”?“最大的亮点是构筑了全新的价值链。”平湖技师学院党委书记龚跃明说,通过合作办班,学生拥有了技能价值,学校提升了职业教育含金量,技工赋能先进制造业企业创造更大价值。
立足本土化,走向国际化,平湖“双元六共”模式构建的全新价值链正不断延伸,为中德合作、中日合作、中澳合作等搭建起订单班学生出国短训、出国留学和教师海外培训平台,为服务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培养更多一线大国工匠。
作为全新价值链的末端,企业的感受最有说服力。2017年起,津上精密机床就与平湖技师学院合作,开设订单班,到现在已联合培养了五届学生。“校企共育,能确保培养出企业适用的技能型人才,节省了企业育才的时间成本。”津上精密人事总务部部长黄家培表示。
截至目前,平湖职业院校已与22家企业开展“订单式”技能人才培养,建起10多个不同类型、不同功能、开放共享的实习实训基地。年均为企业输送高技能人才2000多名,专业对口率达99.2%,订单班技工涵盖面正向年创产值100亿元产业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