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秀坤
在怡红院或者说在贾府,晴雯就是一道光彩夺目的风景线。她水蛇腰、削肩膀、眉眼有些像林妹妹,其花容月貌在一众丫头中间是妥妥的第一位。凤姐曾评价过晴雯:若论这些丫头们,共总比起来,都没晴雯生得好。连痛恨她的王夫人和王善保家的也说她像个西施的样子。
还不止于此。阅人无数的贾母公开夸奖:“晴雯那丫头我看他甚好,我的意思这些丫头的模样爽利言谈针线多不及他,将来只他还可以给宝玉使唤得。”因此晴雯被送予宝玉,一来伺候主子,二来备着将来做姨娘,足可见老太太对晴雯的重视——模样好,针线好,言语爽利,就是有貌有才个性爽快,正契合古时男人择偶的标准。事实上老太太的目光是雪亮的,宝玉也百般呵护着晴雯,当知己一样欣赏喜欢,舍不得让她干重活,赴宴时有好吃的给她带回,生了病还端茶送水地好好调理,娇宠得俨然是怡红院里的大小姐。
晴雯虽然不是级别最高的丫头,但作者对晴雯着墨最多,用情最深,其形象也最为饱满,名列“金陵十二钗”又副册的第一名。晴雯单独在回目中出现就有三回,如“撕扇子换千金一笑”“勇晴雯病补孔雀裘”“俏丫鬟抱屈夭风流”,而且都有精彩的表现,足见曹翁对晴雯的偏爱与怜惜。
晴雯的女红针黹是一绝,不只在贾府第一,京城也找不出第二个。宝玉的名贵雀金裘被烧了个洞,京城的裁缝都不认得是什么东东,谁敢补?紧要关头,唯有晴雯,因要用“界线法”织补。正如麝月所言,“孔雀线现成的,但这里除了你,还有谁会界线呢?”于是晴雯不顾病体,连夜补好。事后袭人还妒忌地说:“我们都去了使得,你却去不得”“倘或那孔雀褂子再烧个窟窿,你去了谁可会补呢……”
晴雯的美是贾府公认的。她不但长得美,也追求美,精心养护的红指甲染了金凤花,有两根足有三寸长,就令人艳羡,直至临终才齐根铰下送与宝玉。她撕扇子时的开心笑容,可以说是全书中令人难忘的经典桥段。可贵的是,晴雯的行为也美,她疾恶如仇,知道小丫头坠儿偷了虾须镯,气得又打又骂直至将她撵出怡红院;她胸怀坦荡,品性高洁,不齿于袭人、麝月她们与宝玉的鬼鬼祟祟,她虽然爱着宝玉却不会耍手腕去勾引;她比袭人正直聪明,知道宝黛之间的秘密,但不会搬弄是非,更不会去告发,为自己搭建上进的台阶。她一直当自己是怡红院的当家人,一辈子也不要出去,因此她不愿怡红院有污点,竭力维护其良好形象。
都说是“晴为黛影,袭为钗副”,读者常将晴雯与黛玉相提并论,譬如伶牙俐齿,心高气傲——有才干的人大多如此;她从不规劝宝玉去读八股文章钻研仕途经济,却帮助宝玉装病来对付贾政的“盘考”。甚至与黛玉一样,追求与宝玉精神上的平等,她与宝玉不像主仆,更像是朋友、知己,有快乐一起分享,有困难一起面对,宝玉有不对,她马上指出来,甚至敢于冲宝玉大吵大闹,非得占了上风才好。在宝玉面前,晴雯是真实的,甚至是任性的,骄蛮的,因为她明白宝玉欣赏她,她也爱宝玉,她以为“大家横竖是在一处”的。
更加难能可贵的是,晴雯是一个敢作敢当、没有奴性的人,在贾府内无人能比。她看不惯在主子面前唯唯诺诺、低三下四、讨主子欢心的人,嘲笑小红“爬高枝儿去了”,挖苦秋纹“眼皮子浅”,讽刺袭人“服侍得好”才挨了窝心脚,她甚至敢抱怨宝钗有事没事到怡红院坐着,拒绝深夜给她(其实是黛玉)开门。更为突出的是,抄捡大观园时,晴雯不畏强权,挽着头发闯进来,豁一声将箱子掀开,两手捉着,底子朝天往地下尽情一倒,将所有之物尽都倒出。虽为丫头,但她勇敢地捍卫了自己的人格尊严,包括黛玉、迎春、惜春这些主子在内,谁能比得上晴雯。便是被赶出怡红院,她也绝不求饶。眼泪也不掉一颗。凡此种种,在大观园也仅此一人。
当然,晴雯也不是没有缺点。她永远那么高傲,任性,心直口快,得理不饶人,丫头当中基本没有她能看得上的人,也没有真正的朋友。这样的脾气决定了她会得罪不少人,到底败给了他人的算计。她美丽大方,人家说她妖精模样;她洁身自好,有人说她勾引宝玉;她光明磊落,但到底输给了背地告密的小人。输得很惨,病入膏肓了,被剥去所有衣物,仅剩贴身内衣离开怡红院,叫了一夜娘,孤独地死去。
“身为下贱,心比天高。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夭多因毁谤生”。表面上看,晴雯是输给了自己的性格,实际上是输给了别人的算计,输给了残酷的社会等级制度。
通读红楼,丫头之中,晴雯最是美丽可爱、光彩照人,让人难忘、不平、扼腕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