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管学悦
本报讯 随着气温下降,秋冬季如何科学养生成了当前的热门话题之一。在我市,也刮起了一股不小的秋冬养生热潮。
简单易行的“泡脚”正悄然成为一种新的健康风尚。80岁的高海明自半年前在市中医院住院期间开始尝试泡脚后,感受到了明显的变化。“泡完脚后,我觉得身体有力了,走路也变得更加轻松。虽然气温开始变冷了,但身体总是暖暖的,也不畏寒。”高海明说,现在泡脚也成了他的一个养生习惯。
“我们最初推出泡脚方是为了帮助手术的病人有更好的睡眠,后来知道和使用泡脚方的人多了,也会有人主动来医院请医生把脉,在泡脚的基础方上增加适合个人体质的药材,实现‘一人一方’。”市中医院普外科护士长张伟说。医院提供的基础泡脚方包括红花、葛根和艾叶,既能活血又能安神、提升睡眠质量,基础方的费用还可通过医保报销。
“百病因寒起,寒从脚下生。”要想实现泡脚养生,科学有效的泡脚方式必不可少。张伟说,泡脚的时间建议控制在20至30分钟,水温保持在45℃至50℃适宜。特别是对于那些因天气转冷而感到手脚冰凉的人来说,加入艾叶、红花等草药进行泡脚,不仅可以促进血液循环,还能有效提升身体的御寒能力。为了确保水温恒定,可以在泡脚桶上加盖或用塑料袋包裹双脚。对于老年人来说,泡脚时可能会出汗,要格外注意,避免虚脱。
除了外部的保养,内在的调养也同样重要。市中医院今年6月推出了“二十四节气养生茶”。二十四节气是古人对日常生活中天气变化的概括,不同的天气会对人的体质产生不同的影响,而“二十四节气养生茶”针对不同季节特点,可以提供不同的养生功效。像冬日的“小雪养生茶”“冬至养生茶”“大寒养生茶”,普遍具有驱寒补气的功效。此外,针对冬季干燥引起的脱发和白发问题,医院还推出了“养发饮”,融合了二至丸与二精丸两种经典方剂,皆能滋养肝肾。
对于如何更好地度过寒冬,市中医院中医内科副主任医师翟新影给出了专业建议:“在冬季,饮食起居方面应注意保暖,适量食用含有当归、枸杞的乌鸡汤或鸽子汤可起到良好的滋补作用。另外,可以在家尝试艾灸,来排除体内积聚的寒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