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黄雨欣
本报讯 秋风送爽,稻谷飘香。进入11月,我市23.6万亩晚稻陆续进入收获期,风吹稻浪,“粮”辰美景尽显。农户纷纷抢抓晴好天气进行收割作业,奏响丰收交响曲。
在农朋友农业技术(嘉兴)有限公司稻田里,机器忙碌轰鸣、空气中弥漫着阵阵稻香,4台收割机马力全开,在田间来回穿梭、收割稻谷,呈现出一派繁忙的丰收景象。不到十分钟,一茬茬水稻变成了金黄的稻粒,从收割机出粮口翻滚而入运粮车中,不一会儿就堆成了小山。
“我们这几天正在抢抓农时收割,今天基本上能够全部收完,一天收割面积在200亩左右。”基地负责人陆峰说。机械化作业为水稻收割按下了“快进键”,在收割机的帮助下,水稻被卷入机器,收割、脱粒、碎杆、装运一气呵成。今年,基地种植了相对早熟的品种江两优7901,并且提早了播种时间,在6月初就基本完成了播种。相对于我市其他基地来说,更早地进行收割,也意味着农机具不必紧张。
不仅收割加快,而且产量提高。“通过前期对部分地块的测产,我们基地今年水稻的产量预计在每亩1530斤左右,较去年提高了30%。”陆峰说。除了品种优良以外,也离不开水稻的高效精准管理,通过采用一套绿色高效种植方案,对种子的处理与播种、施肥技术、杂草防控、病虫害防控等都进行了规范,实现了高产。但由于今年遇到秋台风,部分田块存在倒伏现象,加上前期爆发式的病虫害,产量也稍微受到了影响。
同样收获忙的还有新埭镇建丰农场。首先开镰的是基地的省级水稻绿色高产高效行动千亩示范片,该示范片区加强技术的组装配套、制定绿色增产技术模式,进一步提高了产能。今年,建丰农场共承包种植了6500亩晚稻,品种主要有常规稻秀水121、杂交稻甬优1540等。10月末以来,农场已经陆续收割了近千亩水稻。从这几天的收割情况看,杂交稻产量在1200斤左右,常规稻1000斤左右。
今年全市水稻种植面积23.6万亩,将在11月中下旬迎来大面积收割。下半年在稳面积和战虫害的基础上,大部分稻田产量与往年持平,预计每亩在570公斤左右。市农业农村局农技专家也提醒种粮户,要充分利用有利的天气条件加快收割进度,同时加快晚稻入库,坚决防止出现“丰产不丰收”的情况,腾出茬口来播种冬季大小麦等作物,做好深松整地、科学选种、适时播种等环节,不断提高单产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