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中学712班 张思宇
江南的绵绵烟雨,萦绕披身,
恰如我,从“浙”里,徐徐而来,
怀揣满腔的壮志豪情,
徐徐,走来!
——前言
浙江,这七山一水两分田的瑰丽之地,深深镌刻在我的心中,仿佛成为了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灵魂印记。
梦回“浙”水畔
在我的心中,浙江是那葱郁欲滴的翠绿茶园,孕育着龙井的馥郁芬芳,白茶的清雅韵味;浙江是那青砖铺就、黛瓦覆盖的古镇水乡,流淌着乌镇的宁静祥和,西塘的婉约风情。
小时候,外婆家那一间间白墙黑瓦的小屋,是我心中最美好的“游乐园”。白天,我与小伙伴们在错落有致的房屋间穿梭,玩捉迷藏的游戏;夜幕降临,在弄堂里摆上几条板凳,围坐一圈,听爷爷奶奶们慢悠悠地讲述浙江的古老传说。那些故事如夜空中璀璨的星辰,点亮了我的童年时光。
“浙”乡诗意浓
冬去春来,我走出了那条幽深小巷,眼前豁然开朗。看!那是浙江的广袤天地。我踏进古色古香的小镇,仿佛能触摸岁月的深邃与厚重。那一块块青石,封存着千年的风霜与历史的沧桑;我凝视那波光粼粼的西湖,被自然之雅所震撼,不禁感叹“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千古赞叹;我仰望九龙山,惊讶于那连绵不绝的山峦,它那独有的江南风韵,令人叹为观止,沉醉不已。
浙江之美,宛如笑靥如花的仙女,更承载着千年的文化底蕴,是中华文明的摇篮。
在这片富饶的热土上,文化承载着千年的辉煌历史。自百万年前,人类的出现,文明的曙光便在这片土地上悄然显现。浙江,自那美丽的小洲起程,历经一个渡口,跨过一座座桥梁,最终屹立于山巅,这既是一条通往远古的诗意之路,也是文化绵延不绝的见证。这里,文化瑰宝璀璨夺目:七里亭遗址静默诉说着过往,“建德人”遗址揭示了人类进化的奥秘,河姆渡文化的繁荣、良渚古城的辉煌……一处处遗迹,如同她成长的坚实足迹,烙印着先人的智慧与汗水。
“浙”里映风华
从古至今,浙江这片土地孕育了无数文人墨客。古代有叶适、陈亮、龚自珍等,他们以笔墨书写民族之魂;近代则有李善兰、茅盾、鲁迅等名人,他们继续发扬浙江文化的精髓,为民族的奋斗史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如今,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迈入了新时代,家乡的面貌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浙江人民崇文尚礼,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风格。我们珍视并传承着这些宝贵的文化瑰宝,致力于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不断取得新的成就。
“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这不仅是浙江精神的生动写照,更深深植根于每个浙江人的心中,成为大家共同的追求与信仰。
“浙”乡心归处
我的家乡浙江嘉兴平湖,百姓安居乐业。在这里,人们打造美丽乡村,推进着数字化乡村建设,紧跟时代的步伐。瞧!很多乡村依托自身优势,发展乡村旅游,如曹桥街道马厩村,凭借百亩油菜花基地,绽放出金黄色的绚烂光彩;又如赛艇小镇,赛艇俱乐部成为人们竞相追捧的新宠。而林埭镇徐家埭村,更是凭借“中国棒球第一村”的美誉,声名远播。这些乡村,竞相绽放,高科技与美丽并存,展现了乡村振兴的勃勃生机。
平湖城市建设更是日新月异,高楼拔地而起,市区内既有小城的宁静与安详,又不失现代都市的活力与繁华。美丽平湖,不仅风景如画,更是物产丰饶。香甜的平湖西瓜、悠扬的平湖派琵琶、动听的钹子书,以及享誉世界的平湖箱包、羽绒服,无不彰显着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与文化底蕴。
我从“浙”里,缓缓走来,
悠悠浙水,绵绵浙山,
望家乡变化,如画如诗。
为什么我的心里如此温暖,
因为,
我对“浙”片山水爱得深沉。
——后记
指导老师 唐若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