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戚家骐
一九八八年八月,我调入职业中学任职。当时,职业教育严重滑坡,校内部分人对办好职业教育也失去信心,校外鄙薄歧视职业教育的也大有人在。刚考入职中的学生,有不少自认为是中考的“失败”者;进入班级学习后,社会上的人指指戳戳说“这是养大班”。在缺教师、缺生源、缺教学设备,而整个社会又对职业教育很不理解的情况下,我要挑起这副重担,确实是受命于危难之际。但学习了中央教育改革的文件,又进行了社会调查后,我认为职业教育应该在教育领域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职业教育是大有前途的。在诸多困难面前,我与校级领导班子和广大教师商量,逐步理出了一条清晰的思路:培养学生的信心,改变他们的前途和命运,以学生的成就,来证明职业教育的生命力。
刚考入职中的学生,确实由于种种原因,中考成绩一般,因此有的学生对自己的前途比较迷茫,上进心也不强,这对每位青少年讲是非常危险的。怎么办?我们首先在教育上下功夫,要求教师必须尊重学生,做学生的朋友,教育学生要相信自己的能力,当你对自己充满信心时,你就拥有强大的力量去实现自己的目标。其次在摸索中,我们把重点放在各种活动中,让学生在活动中取得成绩,树立信心。我们学校一学年有三次大型活动,即体育运动大会、辩论赛和艺术节。在这三个大型活动中,我们十分重视不同层次的选拔过程,让每个学生,从班级到年级,最后到全校,进行层层选拔和比赛,让参与和获奖的人更多,从中让学生明白了“我能行”,进而让他们在各方面树立信心。学生也在这三次大型活动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才干,搞得有声有色,比如体育运动会的开幕式,各班学生都动足脑筋搞出每个班级的特色,有舞龙队,有舞狮队,有踩高跷队,有舞蹈队,有少数民族大团结队……真是五彩缤纷,目不暇接,大家看了都受到了感染,从内心产生了“职业中学真好,我没有选错学校”的感受,与此同时,很多学生把这种获得感和信心,迁移到学习上,对他们今后的发展产生了正能量。
不仅如此,我们为了培育学生的信心,在提高他们的学业技能水平的同时,更做了大量细致而又扎实的工作,为他们今后的发展搭建平台。
上世纪九十年代,日本服装和电子企业在平湖落户,并得到了迅速发展。日资企业需要有懂日语的人才为他们工作。作为为当地经济发展服务的职业中学,办日语专业已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了。那时,我们平湖市与日本广岛县上下町结成友好城市,交流频繁。我校也在教育局的牵线下,与上下町亲善协会挂上了钩,他们也希望我们办日语班,加强友好交流。这样经过多次磋商、协调,日语专业办起来了。那么,我们又怎样为学生的成长服务的呢?我清晰地记得,日语班学生都很用功,特别是三位男生,他们常常利用早晨天不亮时和晚上寝室熄灯后,在操场的路灯下学日语。我深深地为他们的勤奋学习精神所感动,决定对特殊情况特殊处理。我请他们三位学生来我办公室,对他们心重语长地说:“你们这样学习的精神很好,但长此以往要搞垮身体的。学校决定让你们三人专住一个寝室,熄灯时间也由你们自己掌握,你们可以适当延长学习时间,但不可太长,我相信你们。”三位学生听了后,紧紧握着我的手,热泪盈眶,深表感谢。后来在高三毕业考时,他们有两位获得日语一级证书(这是大学本科水平啊!)一位获得二级证书。毕业后,他们都在日资企业工作,且有出色的表现。特别是从二零零三年起,我们与上下町高等学校建立了留学生制度后,二十年来,有五十多位学生赴上下町高等学校学习、研修,他们吃、住、生活在日本上下町友好人士家中,以便了解日本人民的风俗民情,增进了两国人民之间的友好情谊。这种留学模式,是我校独创的。这些留学生毕业后,他们的出路都是比较好的。如杨晓红同学,已留在日本二十余年,她通过学习和勤奋,彻底改变了命运。她现在在东京,做民宿企业,有民宿一百多套,事业办得风生水起,很有起色,她本人也成了在日本的浙江商会干部。另外,如方芳同学回国后创业,葛叶霞在日本神户的大企业成了管理员,她们都成为事业上的姣姣者。
教育就是为学生服务的,就是为他们今后的发展创造条件的。如陈国峰同学,原来学的专业与他兴趣不对口,他要求利用假期学计算机,我们不仅同意,并且给他优惠条件,让他能专心学习。毕业后,他经过二十多年的艰辛创业,在电子信息行业中崭露头角,他现在是嘉兴一家民营企业的董事长,很多大学生在他企业里工作,同时他成了嘉兴市政协委员。又如陈佳丽同学,来职中时,学校给她提供助学金,培养她成为学生会主席,毕业后她坚定信心,艰苦奋斗,现在她在平湖做羽绒服生意,是经销量最大的一家企业。
每当我看到或听到学生已成为企业的骨干、幼儿园园长、企业家,或大学毕业又回母校任教的等,每当我看到了在校学生参加全省、全国各项比赛获得优秀奖项、手捧献花笑盈盈时,我也同样感到激动和自豪。我们的学生树立了信心,改变了命运,也使我们这所一穷二白的学校成为了国家级重点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