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水平城市精细化管理既是基层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体现,也是维护人民群众正常生产生活秩序、维护营商环境秩序的重要手段。在“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的大背景下,多跨协同执法形式给城市精细化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与要求。
市综合执法局秉承以人民为中心的管理理念,深耕“专业队伍+联合执法+智慧平台”相融合的多跨协同执法基础,全方位开创城市精细化管理“新深度”“新高度”“新精度”,持续下足“绣花针”功夫,不断引领基层精细化管理走向“新蝶变”。
以专业化执法队伍
开掘精细化管理“新深度”
持续加强专业队伍纪律形象建设。坚持深入学习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及综合执法涉及的各项法律法规,坚决筑牢拒腐防变思想堤坝,教育引导队员在工作中知“红线”、守“底线”、远离“高压线”。同时,严格执行“队列训练制度”、规范着装,内强素质、外树形象,把公正执法、文明执法穿在身上、扛在肩上、刻在心上,自觉维护综合行政执法职业形象的严肃性。
持续深化专业队伍法律素质培育。鼓励、推荐执法队员积极参加各类执法培训班、知识讲座、研讨活动,提高队员法律素养;扎实落实新老帮带,帮助新队员加速成长为独当一面的专业执法人才;充分利用街道“驻队律师周三专家门诊”制度,鼓励执法队员积极参加司法考试,增强辨别、解决复杂案件的能力。
持续提升专业队伍执法服务水平。扎实做好联合执法、复杂疑难案件复盘总结,在检验办案质量的同时,培养优秀“质检员”,不断促进各项联合执法服务走向完善;积极引入KPI激励机制,将队员案件办理的数量、质量、满意度、信息宣传等方面纳入考评范围,将个人业绩与考评直接挂钩,不断督促队员提高执法服务水平。
以联合性执法机制
锻造精细化管理“新高度”
有序建立联合执法信息互换机制。与市建设局、农业农村局等监管部门建立定期信息互换与案件交流机制,合力推动共性、特性事项的有效对接,增进联合执法办案衔接效率;着重对城市精细化管理中的“多次违法”“严重违法”等特定违法事件、场景进行信息互换、共享,全面提升执法监管效能。
有效联合基层网格发挥执法效能。针对涉及基层社区的执法“难点”“堵点”“痛点”,如违章建筑拆除等问题,积极与社区干部、网格员做好联络对接,“无死角”摸清底数、“全方位”做好宣传、“多方法”落实整改,并利用网格做好“回头看”,切实增强对基层执法事项的执法力度。
有力设计多元组织提升执法效率。做好城市管理勤务机制优化,科学划分片区,根据任务合理配置执法队员与机动队员,在夜间秸秆焚烧巡查、流动商贩巡查中做好配合查处。同时,做好任务组织,将日常巡查、双随机抽查结合,积极开展养犬管理、渣土运输等各类执法专项行动,成立专项执法小组,深入一线,及时发现、化解隐患,提升打击力度。
以智慧化应用平台
刷出精细化管理“新精度”
不断推动智慧管理设备联合应用。依托“城市天眼”深化城市精细化管理,推进空天采集“大综合一体化”项目建设,充分运用无人机等新型智能设备加强巡查监控,全面提升执法巡查的广度与精度;经开区搭建“集成治理处置终端”,全面打通全域智能运营平台与综合指挥平台,进一步加强小区违建、餐饮油烟、流浪犬只等问题的监管与上报,极大地提高了信访与“大物业”管理问题事项派单接单、回访督办的处置效率。
不断促进联合执法案卷系统研究。依托智慧案卷管理中心,对联合执法相关线上线下案卷进行系统盘复、研究、总结,尤其对复杂疑难案件,复检问题、找出短板,通过关键词限定,对不同案由分类总结工作经验,为联合执法复杂疑难问题的处理与快速解决提供真实、客观的案例资源,全面提升联合执法的精细化水准。
不断加强精细管理能力全面评估。执法案卷资料是综合行政执法队员办案能力水平呈现的重要载体,依靠数字手段存储的丰富执法档案资料为准确、全面评估执法能力提供了客观资料。依托统一的评估标准,对执法案卷进行定期抽查,为执法能力建设与精细化管理能力提升提供了可靠依据与遵循。
■通讯员 吴慧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