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04版:平湖自然资源和规划

我市积极探索“光滩变盐沼” 海洋碳汇新路径

■通讯员 时 逸

盐沼是滨海蓝碳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具有很强的碳汇能力,而浙江光滩多、盐沼少,传统蓝碳碳汇能力有限。今年,省自然资源厅在我市率先开展“光滩变盐沼”试点项目,探索以“生态修复+蓝碳增汇”的技术路径实现海洋碳汇功能恢复和提升,为全省拓展海洋碳汇路径提供新样板。

“多维度”谋划推进。结合当前互花米草入侵的实际情况,我市总体遵循“宜草则草、宜滩则滩”的思路,在清除互花米草这一外来物种的提前下,开展本地盐沼植物修复。并且,为获取盐沼植物在不同生存环境下进行修复的试验成果,我市在充分搜集数据、调研选址的基础上,选取1个新生滩涂和1个具备较成熟盐沼生态系统的滩涂,分别实施生态修复工程并开展监测,从项目筹备、实施到验收计划历时1年,投入项目资金60万元。

“分区域”精准实施。针对独山港新生滩涂只有互花米草和零星海三棱藨草分布的原貌特征,在实施互花米草除治后,通过人工种植的方式,帮助海三棱藨草快速繁殖和扩张。针对山湾中高程区原生海三棱藨草种群达70%以上的基础条件,通过抵御人为活动干扰和互花米草入侵的方式,帮助原生种群健康发育、稳定扩张,在低高程区,通过人工斑块移栽的方式拓展海三棱藨草分布区高程范围,增加盐沼分布面积潜力。目前,独山港和山湾两个试点区域的建设工作已全面完成并通过中期验收。

“全过程”跟踪监测。强化效果导向,对项目区内前中后期的生态系统情况开展全程监测。目前,独山港新生滩涂人工移植的海三棱藨草存活率达70%,互花米草实生苗复发率抑制率达90%;山湾成熟滩涂海三棱藨草存活率达90%,拓展原生的海三棱藨草面积达50%。接下来,我市将基于盐沼植物生长的实际情况,开展碳汇功能提升评估,综合分析该项目对海洋碳汇的贡献能力,为在全省推广“光滩变盐沼”技术提供实地数据和经验。

2024-09-27 5 5 嘉兴日报平湖版 content_492688.html 1 3 我市积极探索“光滩变盐沼” 海洋碳汇新路径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