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04版:健康平湖

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为健康平湖建设赋能

“乌梅汤”“三伏贴”等备受市民青睐的背后,彰显中医药传承创新持续深化,健康服务“触手可及”——

■记者 戴绯绯 通讯员 赵勤仙

烈日炎炎的高温季,乌梅汤2.0版实力“出圈”,其凭借解暑化湿与降脂减肥的作用备受平湖市民的青睐;在市第一人民医院、市中医院及各镇街道卫生院(卫生服务中心)等医疗机构,经典的中医疗法“三伏贴”也“火热开贴”,求诊者排起了长长的队伍……

“乌梅汤”“三伏贴”等缘何受到市民的欢迎?在这背后,离不开我市卫生健康部门深入推进中医药传承创新专项行动的扎实举措。我市以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为抓手,持续擦亮“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金名片,推进“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创建,推动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

名师指导薪火相传

鞠躬、敬茶、献花……在市中医院举行的上海龙华医院寿伟臻教授学术经验传承拜师仪式上,市中医院的两位弟子通过传统的拜师仪式,表达了对老师的敬意,也表明了自己发奋努力、立志继承老师学术思想,为中医药事业传承贡献力量的决心。

近年来,我市卫生健康部门坚持“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充分利用重点医疗机构与上级合作医院的中医专家资源,建立中医专家工作室,“寿伟臻中西医结合专家工作室”便是其中之一。通过加强“名医”引育建设,积极运用“名中医工作室”等方式传承名中医经验,联合龙华医院“寿伟臻”和省中医院“沈敏鹤”“裘氏妇科”等多个中医专家平湖工作室,共培养学术经验继承人8名。

传统的师承方式延续着中医药人才梯队建设。新埭镇中心卫生院、广陈镇卫生院通过中医祖传世袭,市中医院、新仓镇中心卫生院等则通过传统拜师方式,培养国家级基层(农村)名中医2名和省级基层名中医、中医骨干及培养对象等各类人才20名。

名院帮扶专科建设

“这也太神奇了,我的耳鸣症状居然好转了!”55岁的李女士突发耳聋耳鸣,在接受苇管灸治疗后症状有了明显改善,其直呼“神奇”。市中医院中医底蕴深厚,借着搬迁的东风,中医药技术在临床上更是得到了全方位的应用。

市中医院不断加强与全国知名医院的交流合作,充分发挥名老中医药专家的引领作用,建设了7个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加速中医药传承创新。截至目前,该院已成功建立国家级农村中医重点专科建设单位1个、浙江省级中医药重点学科1个,其余还有浙江省“十三五”中医学重点专科建设单位2个、嘉兴市中医药重点学科4个等,学科专科入围数量居嘉兴市前列。

文旅融合塑造品牌

位于平湖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虫草博物馆是一家以“展示全球虫草标本、还原虫草生长环境、普及虫草科学知识、传播虫草养生文化”为主题的专业博物馆。作为省级中医药文化央视旅游示范基地,馆内有虫草世界、虫草历史、虫草标本等多个展厅,让游客们在游玩中了解中药健康养生知识。截至目前,中国虫草博物馆共接待游客65300多人次,开展中医药健康宣传36次、中医药健康知识讲座40余次。

为积极推动中医药文化养生旅游示范基地建设,我市大力实施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着力推进中医药资源与旅游资源的深度融合。此外,通过举办中医文化活动,如每年开展“中医文化节”“膏方节”“冬病夏治”等活动,吸引群众主动了解中医药文化,加强文化建设和品牌塑造。

民间中医多点开花

沈燕君中医诊所是我市一家以中医为特色的诊所。当下正值三伏天,不少市民前来开药问诊、调理身体。据了解,沈燕君中医诊所成为了全省最早中药制剂备案的民营诊所,目前已有多个中药制剂获批备案并投入生产使用。

中医源于民间,也兴于民间。我市不断加强对民间中医的支持力度,鼓励社会或个人开办中医医疗、中医保健康复等性质的医疗机构,目前已核准开办中医医院2家、中医门诊部1家以及中医诊所12家。

2024-08-08 “乌梅汤”“三伏贴”等备受市民青睐的背后,彰显中医药传承创新持续深化,健康服务“触手可及”—— 5 5 嘉兴日报平湖版 content_478960.html 1 3 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为健康平湖建设赋能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