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03版:论苑

“扶”出社会正能量

■ 殳璐妍

近日,年仅19岁的平湖小伙毛晨晰“火出圈”了!原因是一天上午,平湖街头酷热难耐,一位老人仰头摔倒在地。这时,毛晨晰骑着电动车刚好经过,他赶紧停车上前查看情况,并拨打了120。为了防止来往车辆误伤老人,他还用路边的共享单车将老人保护起来,最终老人被救护车送往医院,得到了妥善救治。

毛晨晰救助老人的监控视频在网络上一经发布,引得网友纷纷为他点赞!那么,这件小事为何引起网络的大轰动,一方面是因为他救人的善举;另一方面,则是点赞他敢于“扶老人”的勇气。

路遇老人摔倒,你敢不敢扶?你会不会扶?其实,“扶与不扶”是一个全凭本心的选择。现实中,不少老人摔倒之后,或因一时“迷糊”而发生“误会”。若扶人者难以自证清白,往往容易被误解。也许正是害怕自己陷入如此窘境,“老人倒地要不要扶”才成了一个颇为荒诞的选择题。

曾几何时,一些地方也出现过扶老人反被讹的事件,一次次冲击着社会的公德,拷问着人们内心的良知。“扶与不扶”成为了一个道德的难题、一个文明的选择题。但是面对这一选择题,毛晨晰给出了“最美答案”,让我们感受到传递出来的正能量,也充分证明了平湖是一座充满人情味的爱心城市,是一座有着满满正能量的文明城市。

“扶与不扶”这道选择题,怎么选?怎么做?需要我们具备一定的智慧和勇气。在面对可能的风险时,我们也可以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来保护自己。比如,在扶人之前可以请旁人帮忙录像或拍照留证;在扶人过程中要注意保持冷静和理智,避免不必要的误会。同时,我们还需要相信人心向善以及法律的公正性。

“扶老人”不仅仅是一种道德自觉和本能反应,更是一种社会责任感和担当精神的体现。在政府层面,可以通过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道德素质和法律意识;也可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保障,为见义勇为者“撑腰”,让扶人者少些“扶后之忧”;也可以通过树立和表彰道德模范和先进人物,引导全社会形成尊老爱幼、乐于助人的良好风尚。在个人层面,我们要不断提升自身的道德素质和法律意识,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同时,做到敢扶、愿扶。

如此这般,“扶不扶”或将不再是一道难选的选择题。

2024-07-31 5 5 嘉兴日报平湖版 content_476387.html 1 3 “扶”出社会正能量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