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殷建中
家里种下萱草的时候,其实不知道它叫萱草。
那天在菜市场门口,有人在摆摊卖花草,看到图片上一枝枝红黄相间的花高出叶丛挺立,又说是七月大热天里开花的,以为是新奇品种,就买回来了。江南七月,绿肥红瘦,花开不多。
小小的塑料盆,几条纤细的叶,很像吊兰的叶,夏天买回来,不期望会开花。都是心血来潮地买,几乎忽略了它,直到冬天也没有给它换盆。
不久,花盆里土壤板结,泥土干裂,草叶枯黄,偶尔看一眼,更不抱希望了。随它去吧,曾尽心尽责养的吊兰都养没了,养这么高贵的“兰花”,我们实在没有信心。
好几年不下雪的杭嘉湖平原,这年冬天竟然下了一场大雪。我们急忙把金桔、金银花、金钱草等搬入了室内,独独落下了这盆“兰花”。
这一年,春节贺岁片播放了《你好,李焕英》。“我未来的女儿啊,我就让她健康快乐就行了。”我们都泪湿了眼眶,第一次听到了《萱草花》这首歌:
萱草花开放,采一朵,送给我,小小的姑娘;
把它别在你的发梢,捧在我心上;
陪着你,长大了,再看你做新娘;
……
遥遥的天之涯,萱草花开放;
每一朵 ,可是我,牵挂的模样;
让它,开遍,等着你回家的路上;
好像我,从不曾, 离开你的身旁……
这是一首感人的歌。这首歌我很喜欢,至少重复听了10遍。
当后阳台上只剩下毫无生机的“兰花”时,妻子奉献爱心,把它移到墙角,给它盖上了一层枯草避寒。
第二年,春雨绵绵,墙角那盆干结的泥土竟第一个响应了春姑娘的召唤,露出了一个个翠绿的尖尖新芽,像芦芽,整齐排列在小小的盆里,惹人爱怜。
“兰花”的生命力这么顽强。我们不能再忽视它了,我们找了个精美的高腰青花瓷花盆,细心地给“兰花”翻盆种植。
“这不可能是兰花,兰花没有这么强的生存能力。”妻子肯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女儿已开始百度拍照识万物了。一会儿,女儿惊喜万分地报告:“这就是萱草,《你好,李焕英》的那个,又叫忘忧草,母亲花。这是献给老妈的花,今后由我来培育。”
我深刻反思检讨了对萱草的怠慢。忽然我的脑海记起有个特别的地方也看到“萱”这个字。女儿说,在莫氏庄园,那里有个“萱堂”,当时我们参观时也感到奇怪,现在想来,应该是为了表达对母亲的敬重而设置的厅堂。
女儿的理解应该是准确的。《诗经疏》上说“北堂幽暗,可以种萱。”古人认为萱草可以让人忘忧,游子出门远行时,常在母亲居住的北房堂屋旁种植萱草,以免母亲惦念,所以称母亲的居室为萱堂,后来就用萱堂代指母亲。
现在居住的钢筋水泥楼里,没有了北堂,但女儿为母亲种好萱草的心愿,值得肯定。女儿的高考就在眼前,不久后就要离开家去求学了,妻子总是放心不下。
萱草在女儿的呵护下,茁壮成长。五月的时候,叶丛中间抽出来三支挺直的茎,亭亭玉立。
我们知道,这个夏天,萱草会开花了!
七月,高高挺立的三株萱草茎上结出了十几个花蕾,女儿的大学入取通知书也来了,女儿要到省外的一所大学去读书。
可是,萱草花就是不绽放,女儿焦急地等待着。她每天要好几次地去看萱草花是否开放,她说一定要亲手采一束萱草花献给老妈!
闻听孙女考上大学了,八十多岁的老母亲一定要亲自来给孙女送上一个红包。一直以来晕车的老母亲,从来不出家门的,请都请不动。这次我负责接送,任务极其重大。
天刚蒙蒙亮时,母亲就电话来了,我一看五点正好。母亲说,我早就起床了,守在电话机旁,等到五点钟,鸡都开始打鸣了,想你该起床了,急忙打电话,快点来接我吧。
母亲一路干呕着到了城里。走上楼,已经上气不接下气了。女儿难得这么早起床,在门口笑盈盈地迎接奶奶。
瘦小的老母亲一看到孙女,立即来了精神,举着红包,中气十足地对着孙女说:“恭喜!恭喜!乖孙女考上大学了啊,就是有出息!”声音在楼梯间回荡,嗡嗡作响。
与老母亲一起走进门,就看到餐桌上的花瓶里插着一束红黄相间灿烂的花,分外喜庆,想来定是女儿的杰作。
女儿说:“前几天都是中午才去看,看到萱草花都已收拢了。今天一大早起来就去看萱草花,第一次看到开得这么好。妈妈说,奶奶第一次来,萱草花也高兴了。看,我给妈妈头上插了一朵,现在给奶奶这一捧。”
原来,萱草花清晨开,下午就要开始收拢了,盛开只在清晨,怪不得前几天看到的是有点枯萎的花。
“萱草花是母亲花,今天的萱草花,就是为爸爸的母亲和我的母亲开放的,献给您们!”女儿把一束花献给了妈妈和奶奶。
回看妻子,在鲜艳的萱草花映衬下,格外动人。再看老母亲,正专注地看着这一捧萱草花,一脸的幸福慈祥。
母亲也喜欢萱草花!
我说:“老妈,看你很喜欢萱花草,这个夏天过后,我把分棵的这株萱草,种到老屋东屋角旁,怎么样?”母亲习惯住下乡,就让萱草代替儿孙陪伴母亲,也算一份慰藉吧。
我们竟不谋而合,母亲听闻,连连点头说:“好啊,我也正有这样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