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曹海兵
“卖菱角,卖菱角……”农贸市场的摊位上传来叫卖声。有这么早的菱角?我带着疑惑循着声音的方向走去。摊主见到我过来连忙说道:“新鲜的南湖菱,皮薄、汁多、甜脆、清香……”我好奇地问道:“提前上市了啊?”摊主乐呵呵地说:“是啊,现在技术改良,5月份开始就可以吃到这营养价值可与坚果相媲美的‘水中花生’了。”一念之间,我连忙百度搜索,还真是如此,这南湖菱种植历史已有千年,而且是国内唯一的“无角菱”品种。传说乾隆下江南游南湖时,吃产自南湖的菱被菱角刺破了嘴,脱口道:“小青菱无角岂不美哉!”皇帝金口一开,第二年南湖菱便没了尖角,又由于形如元宝,人们便以形取名“元宝菱”。想到这些,我立刻买了几斤准备回家尝尝鲜。
思绪飘回儿时水乡,那片记忆中的池塘。每逢夏天,野生菱便争先恐后地把宽阔的水面挤得严严实实,细碎白花点缀其间,宛如夜空繁星。一阵风过后,一丛丛翠绿的菱叶随风摇曳,荡漾出万种风情,有的像打盹,有的似伸腰,有的斜露半个头……待些时日,菱角成熟了,放学后采菱角成为我们这帮孩子消遣的乐事。体重轻的小伙伴们,都会从家里拿出一个大大的木桶,在大人的陪护下,蹲在木桶里,双手朝有菱的方向划去……
那时候,家乡的池塘内,茂密的水草喜欢和菱角为伴,有时使出全身力气从水里捞出一大把水草,拨开却看不到菱角的踪影;有时一不小心,还会被菱角上尖尖的针刺破手指。但高兴的是,当我们轻轻翻开翠绿的菱叶,小心翼翼地摘下新鲜的菱角,然后顺手扔在脚下的木桶里时的那份喜悦。小伙伴们一个个“窝”在木桶内采菱角,简单的动作,重复一遍又一遍,到最后都累得腰酸背痛,但更多的是其乐无穷。江南是个水乡世界,遍地湖塘,处处沟港。菱角一般会在浅水里、池沼中顺水而生,逐水而长。然而,现在见到更多的基本是人工种植的。
吃菱角可也有讲究,采回来的菱角倒进水盆里,会发现大多数菱角都沉在水底,但也有一些浮在水面。根据沉浮状态,我们可以区分出菱角的成熟程度,一般浮在水面上的是嫩菱角,壳皮松脆,适合生食。剥开后,咬上一口细细品味,一股甜香就从嘴角飘出;沉在水底的便是老菱,相对而言外壳坚硬,适合煮着吃。煮熟的菱角闻起来有一股清香的味道,咬开坚硬的黑色外壳,便有清透甘润、香醇细腻、唇齿留香的感觉。菱角含有丰富的淀粉、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多种维生素以及微量元素,被视为养生进补的佳品,还可做成各种菜肴或熬制粥食,比如菱角炒肉、菱角炖汤等。
长大离开故乡后,很少吃过来自故乡的菱角,有时春节回家,老母亲会从冰箱内拿出冰“藏”大半年的菱角给我们解解馋,那真是别有风味。所以异乡街头,每当听到菱角叫卖声,一种亲切之情油然而生。脑海里也会经常浮现“丛丛菱叶随波起,朵朵菱花背日开”“棹动芙蓉落,船移白鹭飞。荷丝傍绕腕,菱角远牵衣”等温馨画面,那是一种淡淡的乡愁和亲情的味道。
“我们俩划着船儿,采红菱呀采红菱,得呀得郎有心,得呀得妹有情,就好像两角菱,从来不分离呀,我俩一条心……”一首《采红菱》唱出多少童年记忆,唱出多少幸福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