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02版:要闻

盘活更多城市“幸福”空间

□民生实事半年报

61

■记 者 倪雨伦

通讯员 蔡丹萍

【民生实事】城市空间开发利用项目

【年中答卷】“现在我们吃好晚饭就会去桥下跳广场舞,小孩子也喜欢聚在一起玩耍,那里路面平整,还装上了路灯,和以前完全不一样了。”说起G525黄姑塘大桥北岸桥下空间的利用改造工程,家住附近的林埭镇徐家埭村村民沈丽娟连连称赞。而这一改变,正是得益于我市今年实施的重点民生实事城市空间开发利用项目。

今年以来,G525黄姑塘大桥北岸进行了照明、围网、排水沟等建设,将原本满是污水和垃圾的桥下空间变身为智慧停车场和休闲健身场所,不仅让整体环境更整洁,也让居民的幸福感大大提升。“接下来,我们还要在这里安装健身设施,进一步满足居民的健身需求,预计8月底可以完工。”市交通运输局规划建设科副科长卢德君说。

与此同时,G525上的另一座大桥,诸仙汇大桥北岸的桥下空间也改造成了停车场。走进这片停车场,车位标线整齐排列,路灯和智能设备已安装完毕,车辆有序停放。“我在附近的工厂上班,自从这里造了停车场,破解了我们的停车难题。”正在停车场取车的市民周先生说。

据了解,桥下空间开发利用项目包括设计全市公路桥梁桥下空间利用规划方案和先行实施5个以上桥下空间开发改造两部分。截至目前,全市公路桥梁桥下空间利用规划方案已完成,G525黄姑塘大桥北岸和诸仙汇大桥北岸正在进行收尾工作,虹霓大桥东岸、G15盐平塘桥桥下、通马公路跨线桥桥下也即将开工建设。“各项目正在有序推进中,我们会严把建设质量关,让桥下空间真正发挥作用。”卢德君说。

退红线区域的科学管理和合理利用,是近年来群众关注的热点。今年,退红线区域的移交和改造也纳入了城市空间开发利用项目。上半年,我市通过改用结合、街景融合、养管整合的“微改造”模式,引入社会化管理,增加公共停车位,修建花坛,提升景观,有效缓解“退红空间”管理困境,探索出了多方参与、共建共治的管理模式。

昨天上午,记者来到当湖街道世纪名苑一期门口的退红线区域改造现场,只见工人们正撬起路道的旧步道砖,铺设新的步道砖和沥青路面,规整人行步道与道路通道。据现场工人介绍,等路面修整完工后,他们还会对绿化进行补苗,实现美观与实用双提升。“目前,10处退红线区域的改造方案均已设计完成,有3处正在进行中,接下来我们会依次开工建设。”市市政公用事业管理服务中心设施管理科科长沈佳磊说。

【攻坚目标】接下来,相关部门将加快项目推进速度和力度,加大资源保障,确保退红线区域移交和改造以及桥下空间开发高效完成,满足群众对休闲娱乐、体育健身及停车场所等的需求,发挥城市空间最大使用价值,提升城市整体形象。

2024-07-12 □民生实事半年报 5 5 嘉兴日报平湖版 content_471171.html 1 3 盘活更多城市“幸福”空间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