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03版:城市·成长

拨动那独特的琴弦

■毓秀小学 陆杰美

推开的是家门,打开的是心灵。——题记

家访工作是家校共育的有效途径,是学校、家庭沟通的良好纽带。成功的家访,能拉近老师、家长和学生的心灵距离。暑假伊始,我就开始了家访工作,走进这熟悉的楼道,让我浮想联翩……

一、初次家访,你躲着我

记得初次去小孙家家访是开学没几天,为了更好地了解孩子、走近孩子,我敲响了小孙家的门,迎面而来的是热情的小孙妈妈,妈妈把我们几个老师迎进屋,并带到客厅。坐在沙发上,我环顾四方却不见小孙踪影。妈妈见状不好意思地解释道,孩子看到老师害羞躲进了房间。我借着参观一下孩子房间的由头,想跟孩子说说话,哪曾想孩子躲在里面不愿开门。看着妈妈着急的样子,我马上给孩子一个台阶,忙说道:“没事的,我们刚认识,孩子害羞正常的,正好我们可以和妈妈聊聊天。”我拉着激动的妈妈来到客厅。妈妈的话匣子由此打开了,开始抱怨小孙在家里这个不好、那个不对,爸爸工作忙,不顾孩子……妈妈的满腹牢骚让我认识到他们的家庭教育是有问题的,在这样的家庭环境里成长,孩子的性格、学习效果是可想而知的。我跟妈妈说,要想转变小孙,就一定要整合家庭教育的力量。父母要意识到: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要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小孙妈妈表示,并不是我们不愿意去改变,而是不知道如何改变,这次家访,她像抓到了救命稻草一般,寻求老师的帮助。于是,我建议妈妈找一找孩子身上的优点,而不要盯着孩子的缺点并不断放大,要多表扬孩子,多鼓励孩子,在学习上要给孩子定计划、养习惯。建议爸爸多陪伴孩子,培养孩子的阳刚之气,男子汉气概。

二、再次家访,你抱着我

一个周六的中午,我接到小孙妈妈的电话:老师,真是气死我了。小孙妈妈一开始语气很生硬,也许真的是被儿子气到了。原来是妈妈排着长队两次带着他去打流感疫苗,但轮到打了,孩子就打退堂鼓,不愿意打了。妈妈生气地把孩子带回家,孩子却一言不发。妈妈又开始着急了,孩子体质很差,每次流感高发期,总要中招,请假上不了学不说,感冒发烧,孩子自己也很痛苦。我得知情况后,很能理解妈妈的心情,就又一次来到了小孙家。妈妈开门后说,老师来了。小孙哭着跑了过来,一把抱住了我,这个举动,我也未曾想到。我一手回抱着他,一手摸了摸他的头,嘴里还不停地安慰着他:“没事的,不怕啊,不打就不打了……”哭泣声从响到轻,紧紧抱着我的双手也开始慢慢松了下来,我知道孩子的情绪稳定了下来。看孩子的这种状态,肯定是由于害怕造成的,再加上妈妈一味地指责,孩子更没有了信心,“孩子,老师知道你有点害怕,这很正常,老师之前在打疫苗前也有点紧张,但我深呼吸,调整自己,眼睛不要看针头,其实就像蚊子叮一下,一会儿就好了,真的,不信你下次可以试试。这次不想打没事的,你什么时候做好心理准备了,跟妈妈说,到时候去也不晚。”孩子安心地跟我点了点头。我还跟妈妈说,可以找自己小区的同学,相约一起去,孩子之间也会互相鼓励,而且还会互相比较谁更勇敢。没过几天,小孙妈妈就高兴地打电话来说,孩子和小区的同学一起去打好流感疫苗了,她也放心了很多。

家长平时一定要和孩子多沟通,而且要站在孩子的立场上考虑问题。在和孩子相处过程中,也要想一些办法,比如精神鼓励或是物质奖励,积分制或是打卡制。我还告诉妈妈,以后碰到不会解决的教育问题,可以随时给我打电话。妈妈表示这次老师的及时来访真是帮她解了燃眉之急。教师要倾听孩子和父母的心声,为他们排忧解难,为他们疏导情绪,为他们提供一些教育上的方式方法,父母的进步促进孩子的进步,父母的变化成就孩子的变化。

三、暑假家访,你迎着我

暑假伊始,我又一次走进这熟悉的楼道,转角处,孩子微笑着迎接我,“怎么在外面,太热了,快进去吧!”“妈妈说您要来,我来接您呀!”他拉着我走进屋子。今天怎么这么隆重,爸爸妈妈都在家。爸爸说,现在不管工作多忙,每天晚上都会陪着孩子运动,同时跟他聊聊天,父子的关系也融洽了许多。妈妈说,现在学习很自觉,自己会安排计划,不用家长催促,有时还会帮忙照顾弟弟。看着爸爸妈妈满脸的幸福,我欣慰地向孩子翘起了大拇指。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个孩子心中最隐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音响,要使孩子的心同我讲的话发生共鸣,我自身就需要同孩子的心弦对准音调。”但愿我对教育的这份初心能拨动更多孩子心灵的琴弦,让关注和爱护在孩子的心灵上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让孩子在愉悦的心情下茁壮成长,让家长在轻松的心态下共成长。

2024-07-11 5 5 嘉兴日报平湖版 content_470928.html 1 3 拨动那独特的琴弦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