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02版:要闻

持续高温天 小心热射病

■记 者 钱澄蓉

通讯员 高 洁

本报讯 出梅以后,气温持续上升,昨天上午9时25分,我市气象台继续发布高温橙色预警信号,截至昨天,我市已连续4天出现38℃以上的高温酷暑天气,而今天的最高气温仍可达36℃左右。

酷热难挡,市民需要采取一定的防暑降温措施,否则就容易中暑,甚至引发热射病,危及生命。7月7日,80岁高龄的市民李奶奶(化名)被送入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抢救室。入院时李奶奶呈昏迷状态,体温高达41.1℃,通过紧急降温、补液、气管插管的急救措施后,老人转入EICU(急诊重症监护室)进行了进一步救治。

这并非个例,据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副主任陈伟平介绍,7月6日至7日,我市就有9名中暑患者入院治疗,入院体温均在40℃以上,被诊断为“热射病”,其中2名患者为劳力性热射病,其余7名都为老年人。而李奶奶就是因为在高温天气下仍进行长时间的田间劳作导致了中暑昏迷,并伴有抽搐等症状,幸而发现及时,经过救治,李奶奶身体已有所好转。

有人认为,中暑就是太热了有点晕,休息休息凉快凉快就能缓解,这其实存在误区。据介绍,高温下,人体体温调节、水盐代谢、循环系统等出现生理功能的变化,当变化超过人体可承受范围时就容易中暑,而热射病是中暑最严重的类型。热射病患者一般核心温度超过40℃,可能出现意识不清、晕厥、幻觉,甚至抽搐等症状,不及时治疗会危及生命。

“高温天气,防暑降温工作要重视起来。”陈伟平说,特别是户外工作者,应尽量“错峰”工作,避免在上午10时到下午4时太阳最毒辣的时候暴露在户外。同时,外出要做好防晒措施、长时间户外活动需要及时补水。值得一提的是,保持工作生活场所通风,也是防暑的一个秘诀。陈伟平表示,现在刚刚出梅,空气湿度仍旧比较高,容易引起呼吸不顺畅,也容易导致中暑,这一点容易被人忽视。

通过近期的接诊,医生也有一些重点提醒的内容。“两类人群需要特别增强防暑意识,一类是抵抗力较弱的老年群体,在田间劳作时,不可盲目大意;一类是从较远地区来平的外省朋友,对本地温度、湿度无法快速适应,容易发生意外。”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医生杨中杰说。一旦发生中暑,应及时将患者转移到阴凉、通风的地方,平卧、散热。患者若有意识,可饮用一些清凉饮料;若呼叫没有反应,出现呼吸心跳停止,应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寻求专业医疗救助,参与培训过的人员可实施心肺复苏术,进行应急施救。

好消息是,明天我市有望迎来一次降雨,气温将稍有回落。不过,盛夏刚刚开始,大家防暑降温这根“安全弦”仍需拉紧,呵护好自己与家人的健康。

2024-07-09 5 5 嘉兴日报平湖版 content_470419.html 1 3 持续高温天 小心热射病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