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02版:要闻

共建共享“宁静小区”

■谢付良

建筑工地的轰隆声、广场舞音响的嘈杂声、邻居家的装修声……这些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居民遭遇过的形形色色的噪声,在我市当湖街道的万家花城家和苑、锦绣庄园两个小区已大为收敛,不再扰民。这是我市开展“宁静小区”建设试点工作,守护居民“耳畔安宁”取得的初步成效。

众所周知,噪声污染不仅影响居民的正常休息和身心健康,也容易引发各种矛盾和冲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噪声扰民成为不少小区居民普遍关注、反映强烈的问题。为此,许多地方都将噪声污染治理列入了环境治理的范畴。如何保持噪声污染不超标、噪声污染不反弹,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创建“宁静小区”无疑是一个不错的方法。

所谓“宁静小区”,是指通过噪声污染控制,声环境质量达标、居民满意度较高,能为居民生活居住、学习办公提供安静人居环境的小区。自去年我市开展全国第二批噪声污染防治“宁静小区”建设工作以来,以万家花城家和苑、锦绣庄园两个小区为试点,通过制订印发试点工作方案,在技防、人防双向努力下,两个小区都已初步完成建设,小区居民对“宁静小区”的认知度和满意度得到有效提高,居民关于噪声的投诉也大大减少。

创建“宁静小区”,是一座文明城市的题中之义。按下小区“静音键”,提升居民幸福指数,需要群策群力,全社会各部门共同努力,多管齐下推动文明治理深入城市肌理。

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要将降噪因素纳入考虑范畴,以技术角度降低噪声污染。此次试点的万家花城家和苑,在小区中心游泳区域、垃圾投放站等人员频繁出入场所,就配备了噪声监测设备,它会根据当时环境情况实时显示音量大小,引导居民自觉减少噪声。此外,还在物业服务中心摆放了一台小巧的移动式设备,方便对不同场所的噪声问题进行快速、灵活的测量,从源头上强化管控、及时消除噪声污染创造了条件。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小区居民环保意识是关键。“宁静小区”要靠每个人去维护,需要每个人强化集体意识和大局观念。社区要积极组织物业在所在小区开展降噪文明宣教。如当湖街道启元社区,就通过设置标识、发放倡议书、举办活动等,开展全方位、全覆盖宣传,全面营造人人有责、人人参与、人人受益的噪声污染防治良好氛围。

坚持以党建引领居民自治为抓手,集结社区居委会、业主委员会、红色物业、志愿者等多方力量,全面构筑起噪声污染防治“安全网”是重点。例如万家花城家和苑通过在小区内设置“静好”调解工作室,组建“静好”志愿服务队,以“自治+共治”模式,提升了基层治理效能。

“润物无声,还静于民。”创建“宁静小区”,是城市环境治理的成果体现,也是城市文明生活的样板和缩影。这样的小区多多益善。

2024-06-26 5 5 嘉兴日报平湖版 content_467064.html 1 3 共建共享“宁静小区”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