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 真
乌镇,美丽的西栅。
我们一行人鱼贯而行,走在旁边是一片小竹林的阡陌上。蓦地,眼前仿若产生了幻觉,一座呈现代几何造型美得不可方物的建筑,镶嵌在了这片绿色的原野上,如海市蜃楼般地进入了我的眼帘。当时我的直觉是有点突兀也有点懵,便问了走在一旁的同事,她告诉我,这是木心美术馆,刚建成不久。我感到了自己的孤陋寡闻,也欣喜于此刻和它相遇。就这样,我与木心美术馆初识了,在间隔一百多米的远眺中。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喜欢木心,是多年前从他的这首《从前慢》开始的。家里的书架上,有木心的《木心谈木心》和《文学回忆录》,也曾把一些有关木心的图片和文字发在了朋友圈里。当时真的很想走进美术馆一睹风物,然而是单位的集体活动,我只能远远望着与它擦肩而过,匆匆跟上团队前行。但就此一瞬,这座令我心仪神往的美术馆,在我频频留恋的回眸中,已牢牢烙印在了我的心里。
当走进木心美术馆时,已是几年后了。那天秋意很浓,我独自一人来到乌镇,安静地走进了木心美术馆,也走近了木心。
“风啊,水啊,一顶桥。”这是晚年的木心当时在看到美术馆的草图时,喃喃而语的一句话。建筑品质精湛、艺术气度不凡的木心美术馆,坐落在了西栅景区元宝湖边清澈的湖面上,一座别有风致的引桥带我轻轻走进了馆内。展厅入口处是木心会客厅的情景还原和再现,格栅窗的外面是波光粼粼的湖面。进入大厅是一个采光中庭,秋日的阳光正通过天窗惬意地洒落下来。6700平方米的美术馆,一楼和二楼设有5间永久展厅,陈列着木心的毕生画作和文学手稿,3间特展厅每年都会举办特邀文化展览。美术馆的外观设计是呈现代几何造型、外墙设计是纹理层次有致的木纹混凝土,整座展馆透着艺术和美学的质感,非常契合木心的风格,也让我步入了建筑的意境,领悟到了设计师的独具匠心和不同凡响。事实也正是这样, 2015年11月木心美术馆开幕,一经亮相便获得了3项国际建筑大奖。
美术馆内浅浅深深、静谧与温暖交迭的灯光,使木心的作品得以了完美的呈现。《战争前夜》《废谷》《生与死》《渔村》《荒野》《秋山长风》《弱水半千》《春夜》等一幅幅纸本彩墨与石版画,构图视角采用了西画的方式,画风介于具象和抽象之间,刻画出蕴藏的美感和力量,在这里散发着艺术的魅力。墙上展出的50幅小画都是高仿真件,原作则收藏在美国的耶鲁大学。木心的画很小,我走上前去细细地观看,里面有很多的细节和层次,透着艺术的细腻和思想的深邃,也蕴涵了人世间该有却缺失的诗意,寄予着对自然万物的礼赞。2011年,84岁的木心在乌镇去世,2015年11月,木心美术馆展出了他的作品,遗憾的是木心没有能够看到。
木心阅览室里,陈列着很多文学作品,也陈列着对他有着很深影响的国外哲学家、文学家、音乐家等,在这里我看到了尼采、莎士比亚、拜伦、王尔德、伍尔夫、巴尔扎克等世界级大师的实物展览,也看到了木心的书和木心读过的书,感悟到了木心宽阔的眼界、文学的修养和艺术的气质。木心1927年出生于乌镇东栅,毕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1982年定居美国,2006年应家乡乌镇的邀请,在美国结识的学生著名画家陈丹青的陪同下,回到了阔别24年的乌镇定居。木心79岁才在国内出版了他的书,《琼美卡随想录》《素履之往》《诗经演》《散文一集》《巴珑》《木心诗选》《温莎墓园日记》《木心画集》《文学回忆录》《木心谈木心》等,木心的文学作品优美、深刻、广博,有时一段词语、一句话,就能透射光芒,悲欣直入人心。
视听室里,在循环播放着当年木心在纽约讲《文学回忆录》的最后一课,文化气质的浓郁和文学知识的渊博扑面而来。1989至1994年,木心在一群旅美作家的邀请下,为他们义务讲述了五年的“世界文学史”,没有课本,大家围坐在木心身边静静地聆听。后来,他的学生陈丹青把自己的五本听课笔记,集结出版了《文学回忆录》,他说这是木心留给这个世界的礼物。这套《文学回忆录》,几年前也放进了我的书架。
这个展馆让我触目。这里陈列着木心文革期间在狱中写的66页手稿,还有手稿的放大件。展厅的层高特意做得有些低矮,光线的设计微弱暗淡,空气中仿佛凝固着一种压抑。木心曾三次入狱,所有作品都被烧毁,三根手指被折断,吃着发霉的食物,上面爬满了苍蝇……内心坚毅的木心没有被击垮,他用写坦白书的纸笔,写下了65万字的文学手稿,把它缝进了棉裤里。在狱中,他手绘钢琴的黑白琴键,在昏暗的囚牢里,无声地弹奏着莫扎特与巴赫。一段不堪回首的历史,在这里醒目着,我感到了沉重和压抑。出狱平反后的木心被聘为上海交大的美术教授,他却选择远赴美国追寻艺术之梦。木心在美国以卖画为生,他的画作受到了世界的认可,哈佛大学专门收藏了他的作品,他的画也在全美举行了巡回展览。木心是个才华横溢的人,他还是参与主修北京人民大会堂的十大设计师之一,也是20世纪第一位被大英博物馆收藏的中国画家,他写的小说与福克斯、海明威的作品一起,成为外国大学的教材。木心的诗《从前慢》被改编成歌曲,登上了2015年央视的春晚舞台。
木心精通绘画、文学、音乐、历史、诗词等,一直以来都步入在莎士比亚、福楼拜、尼采和诗经、楚辞、唐诗宋词的文学殿堂里,他的一生都给了艺术。当我安静地站在展厅里,会感觉到墙上的画面有声音在流淌,文字中闪烁着光芒,在娓娓述说着乌镇的古今,也述说着木心的艺术人生。木心的一生历经磨难又成就斐然,不管世事沧桑变迁,内心却一直平静和安然。晚年的木心眼神依然清澈明亮,那双干净剔透的眼眸里,看不到尘世间的风霜和曾经的磨难。在这里,我读到了木心的情怀与木心的美好。
木心一生没有结婚,在心里“一生只够爱一个人”。木心很帅很干净,即使在初去美国的艰难时期,还是在居住乌镇的晚年,黑礼帽、黑大衣、西装革履,一直是绅士风度温文尔雅。他活得干净通透,是那样的纯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