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04版:综合执法

非居民区生活垃圾集置点改造赋能无废城市建设

近年来,我市以规范化、智能化为提质增效的重要抓手,在垃圾分类“平湖模式”基础上持续创新赋能。平湖已连续3年荣获嘉兴市生活垃圾分类考核优秀县,非居民区生活垃圾集置点提升改造等创新实践走在嘉兴前列。

补足设施短板,分类能力全链条提升。针对公共机构、重点公共场所、企业等非居民区生活垃圾集置点分类设施普遍标准偏低、垃圾桶裸露等问题,明确“因地制宜、分类实施”的改造原则。按各场所仅具垃圾桶归集功能、兼具投放归集功能的集置点以及垃圾产生量少的投放点等三类收集、收运模式,相应提出了站点面积、通风、照明、雨污分流等方面的提升改造标准。目前,全市318家非居民区单位已完成生活垃圾集置点密闭化改造,其中公共机构153家、公共场所91家、企业74家。

强化规范管理,分类质效高标准推进。紧抓前端分类提效,在推动改造非居民区生活垃圾集置点设施设备的同时,同步落实专人日常管理、公开清运信息、规范分类宣传等管理标准。每个生活垃圾集置站、投放站(点)由专人管理,分管负责人和专职管理员相关信息、管理制度在站点上公示;每个集置站、投放站(点)需公示清运单位、清运人员等相关信息;站内垃圾桶分类存放区、投放口应有对应的浙江省生活垃圾分类标志标识,站内外、一体式厢体外有涉及《浙江省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和垃圾分类相关知识宣传,形式不拘一格。

倡导因地制宜,分类活力全方位释放。随着集置点分类设施改造的不断深入,公共机构、重点公共场所、企业等非居民区单位对垃圾分类这一新时尚逐步从“破茧”走向“蝶变”,50余个站点提升改造亮点不断。如市职业中专为学生宿舍旁的垃圾厢房配备了自动感应装置,为一手拿着课本、一手拎着垃圾的学生解决了用手推厢门投放的困难,体现了人性化设计,通过以点带面,激发了各单位参与垃圾分类新实践的积极性,垃圾分类工作的质量成效明显提升。■通讯员 盛依雯

2024-05-22 5 5 嘉兴日报平湖版 content_456048.html 1 3 非居民区生活垃圾集置点改造赋能无废城市建设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