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04版:聚焦

“政策+技术”

“一条链”生态循环

位于新埭镇的盛龙果蔬园艺场菇棚里,一株株双孢蘑菇长势喜人。走近一看,蘑菇种植使用的是水稻秸秆发酵而成的基料。据园艺场负责人介绍,秸秆的基料化利用,让每吨基料成本降低了40元左右,提高了生产效益。

不仅水稻秸秆成了蘑菇基料,蘑菇种植产生的废料经过加工也成了芦笋种植的肥料。一条“稻-菇-笋”生态循环农业产业链,让平湖市三大农业主导产业相互支撑,帮助农户实现增产增效。据悉,该模式下每年消耗水稻秸秆3.5万吨、食用菌废料2.1万吨,实现食用菌、芦笋产业节本增效350万元。平湖芦笋通过蘑菇母茎废料清洁化处置技术,打碎秸秆,接种秸秆腐熟剂,疏松畦面表土,畦沟堆置、灌水腐熟、翻土等使芦笋母茎废料就地处置,也实现了资源化利用。

秸秆发酵种植蘑菇,是平湖农民对秸秆利用的独特智慧。平湖市成为浙江省蘑菇生产的主产区,2015年以后,随着蘑菇工厂化企业的发展,传统种植蘑菇由于劳动强度大、原材料与人工工资涨幅大等因素影响,种植效益降低,平湖蘑菇种植面积也开始萎缩。面对面积下降的趋势,我市积极抓好政策、技术应对。2017年,市财政对于应用食用菌专用黑白膜,提升菇棚外观形象的给予0.5元每平方尺的补助。对于新建5万平方尺以上的标准菇棚,给予1元每平方尺的补助。2017年应用食用菌专用黑白膜的菇棚,蘑菇品质得到提升,蘑菇产量得到增加。为进一步促进食用菌产量产业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2021年我市发布产业政策,对新建或改建周年化智能温控菇棚的给予投资总额50%的补助,最高不超过100万元。2021年我市又在《平湖市秸秆综合利用补助细则》中体现了秸秆基料化应用的奖励政策:对开展清洁化生产的食用菌主体给予0.3元每平方尺补助,这是首次对蘑菇生产利用稻草秸秆进行奖励。2023年的产业政策重点支持智能温控菇棚等设施建设,经立项给予投资额40%,最高不超过300万元的补助。截至目前,我市共有5家种植主体用智能温控菇棚生产。

政策和技术使我市具有40多年历史的蘑菇产业能实现可持续发展。与此同时,随着稻草秸秆在平湖的基料化应用的不断深入,稻草秸秆变废为宝生产食用菌菌菇产品,实现了食用菌产业和秸秆处置利用的双赢。值得一提的是,我市洁云食用菌专业合作社的大球盖菇还入选了2023浙江农业博览会金奖名单,并多次被评为浙江精品菌菇评选金奖;我市“水稻秸秆还田-小麦带旋条播开沟一体化技术”“秸秆制备草腐菌培养料技术”列入浙江省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十大主推技术;“秸秆机械化离田增值利用模式”列入全省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十大典型模式。

向“绿”而行,步履不停。在农作物秸秆的处置及综合利用的道路上,平湖通过引进环保科技公司开发秸秆的更大价值。在位于平湖的嘉兴桐奥环保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的生产线上,秸秆等各类农业种植废弃物通过原料成分检测、灭菌和草籽灭活、厌氧热解等7道工序,可实现100%处置消纳,产出的高品质碳基肥料,可帮助农田高效改土固碳,还能避免秸秆直接还田带来的病虫害问题。此外,该公司以大田秸秆为原料生产的基质可替代国外进口泥炭,每吨节约成本约1250元。“我们研发的生物制炭将打造‘土壤医院’的概念,利用秸秆及农业有机废弃物为原料生产生物炭,碳基肥料有效解决了土壤板结、肥力流失、重金属污染等问题,从而提升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2023年,我们公司处置利用秸秆约1万吨,生产碳基肥3000吨,生产基质5000吨。”该公司负责人介绍道。

2024-05-17 “一条链”生态循环 5 5 嘉兴日报平湖版 content_454923.html 1 3 “政策+技术”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