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03版:东湖·人文

广陈出了个武进士“陆强人”

■ 陆爱斌

能拉开300斤的大弓,举得起400斤的石担,这个人的力气有多大。俗语说:“长巨之物,强力之人,乃能举之。”俗语称,强有力之人,叫做“强人”。这个人就是出生在平湖市广陈镇港西陆家宅基的陆毛诗(广陈镇人叫陆毛四,音同字不同),人称“陆强人”。说起“陆强人”,上了年纪的平湖人都知道,就是指平湖市广陈镇的陆毛诗。平湖方言里把“强qian”读成麻韵“强jian”,如“强叫化,强头强脑”。

关于陆强人的资料实在不多,因有科举这一记载,不然的话,这个人也会很快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销声匿迹。陆强人是武举,文化水平不高,诗词歌赋根本沾不上边。所以,留下来的文字记载和事迹传下来的很少。既然说到了陆强人,这也是缘分,有必要对这个人进行梳理。一来消除一些以讹传讹的不正确讲法,;二来从整体上认清陆强人这个人。说到清末,平湖确实有一位武进士,他的名字叫陆殿魁。陆殿魁是中进士以后,据说是光绪皇帝赐名的,估计原来的名字太土气,根本拿不出手,更与武进士的称谓不相配。光绪皇帝的赐名,意为“金殿夺魁”。根据史料,再规范一下他的名字。陆殿魁(1871-约1937),字毛诗,号干城,别号廷芳,行四,俗名“陆强人”。清同治辛末,也就是同治十年(1871)农历正月二十二出生,约1937年过世。

据《民国平湖县续志》选举条载:光绪十九年(1893)癸巳恩科,陆殿魁(六名),中武举人。光绪二十年(1894)甲午恩科,陆殿魁(七名),中武进士。23岁中武进士,应该说是年轻有为,前程似锦。后官花翎侍卫,直隶古北口参将。在这里普及一下“花翎侍卫,直隶古北口参将”这两个官名,也为更好地理解陆殿魁这个人。花翎,是明清官员之冠饰,花翎用孔雀的尾羽制成,插于冠顶顶珠下部,拖于脑后。如古之珥貂,以翎端眼数不同而分有单眼、双眼、三眼之别。用以分等弟、别品秩。花翎侍卫,一般指蓝翎侍卫,官级在五品或六品。道光(1821-1850)以后赏翎渐多渐滥,并开捐翎之例。侍卫,在清朝就是负责宫廷宿卫及扈从皇帝之官员,汉侍卫中分一、二、三等及蓝翎侍卫。诸侍卫中,以御前侍卫为最高,乾清门侍卫次之。直隶古北口参将,是一支军队建制的官名。古北口是通往北方的古道,用于军事的古关,加强防御的古城。参将,清朝绿营军之将领。绿营系统中,以提督为最高长官,下设总兵、副将、参将、游击、都司、守备、千总、把总、外委等。一般参将作为武将官级,应为正四品。

嘉兴吴藕汀先生在《药窗诗话》中有关于陆强人的记录。因为,吴先生见到过陆强人,所以,记录的文字相对可靠。在这里也一并参考记录。有关陆强人的籍贯地或出生地,吴先生是搞错了。吴先生说陆强人是张掖人,张掖(堰)现在是上海市金山区,在平湖广陈镇的东边,只是隔壁。而陆强人确是广陈镇港西陆家宅基人。陆强人本是嘉兴钱氏的佃户。因为有一次从广陈到嘉兴还租,担子前坐着他的母亲,后担有一石多米,挑起来毫不费力。所以,陆强人的名号从此传开了。每逢小孩子打架,口头上就说“你又不是陆强人”。还有说此人力气大,就说你像“陆强人”。可见陆强人三个字在嘉兴民间的普遍性。钱氏看他力气特别大,又身材魁梧,虎背熊腰。主人就请了教师,教他武艺,又教他兵法和识字。虽然,要考武科举,但总要写一些简单的“文章”,才能进得了考场。这样从县试、乡试,直到殿试,成功取得了进士。也从一个农民陆毛诗到了进士陆殿魁,诠释了“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还做到了蓝翎侍卫,直隶古北口参将。也算实现了从奴隶到将军的人生蜕变。后来回到嘉兴,在南堰盐仓街的高士祠嘉兴盐务缉私营主持营长职务。六十岁那年在嘉兴烟雨楼做过寿,不久辞去职务回到了老家平湖广陈。

2024-05-13 ■ 陆爱斌 5 5 嘉兴日报平湖版 content_452854.html 1 3 广陈出了个武进士“陆强人”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