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03版:东湖·阅读

家道何以长久

芳草亭

——《百年家族的秘密》解析持家教子密码

徐成校

《百年家族的秘密》

林乾 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一玉口中国,一瓦顶成家……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在家国两相依的中国,最让人愿意苦心经营的是家庭。而家庭之中,中国人历来重视持家教子的规矩和方法,于是,由家规和家训渲染成的家风,让一个个家族在穆如清风的谆谆教导中源远流长。

在我们的记忆深处,耳熟能详的家训诸如颜之推的《颜氏家训》、朱柏庐的《朱子治家格言》、曾国藩的《曾国藩家书》等,均是持家有道的典范之作,和风昭然。今日推荐品读之书,即是《林乾讲曾国藩家训——百年家族的秘密》。

曾国藩被誉为“晚清第一名臣”“官场楷模”,在晚清“同治中兴”时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并实现了儒家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的理想境界。据学界研究的数据,近两百年来,曾氏已绵延至第八代,其子孙后代在业界有名望的优秀人才共计二百四十多人,出现了曾纪泽、曾广均、曾广铨、曾昭抡、曾宪植等一代代杰出人物。这些都是曾国藩家训留给家族后世的影响。不仅如此,曾国藩家训影响了更多的社会贤达。在民国时期,大学和中学所有的修身课教材,很大一部分来自曾国藩家训,那时还有独立出版的《曾文正公家训》广为流传。毛泽东早年认真研读曾国藩家书,他一生敬仰曾国藩,曾说:“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钱穆把自己一生的成就也归因于研读《曾文正公家训》。

林乾教授所讲解的《百年家族的秘密》,重点从立志、劝学、求师、修身、择业、交友、婚姻、财富、养生、禁忌及身家八败等十多个方面,对曾国藩家训进行了系统性解构,并从四个方面提出了曾氏家训的可贵之处:

其一,曾氏家训既积累了家族训规,又吸纳了名家世泽。曾氏家训,是一代一代形成的,从曾国藩的祖父曾玉屏到曾国藩,以及曾国藩的儿媳郭筠,三代都有家训家规,而且简明扼要,譬如“八宝”“六恼”“八本”“三致祥”等。在此基础上,曾国藩又向大家族学习,比如高邮王氏,学习其诗书传家;桐城张家,学习其谨慎守家;宣城梅家,学习其学问兴家。基于这样的广纳博取,使得曾氏家训厚重又丰盈。

其二,曾氏家训是曾国藩的阅历提炼,既全面又实在。

曾国藩作为攻灭太平天国的头号人物,拯救清朝倾危大厦的第一人,有着极其丰富的人生经历。他那一封封在军营中、在官衙里写给兄弟、子侄的家书,或许只有寥寥数语,或许亦是长篇大论,但都是其几十年来在行军打仗、为人修身的大起大落中所形成的见识与智慧,发人深省。蒋介石经常对其子蒋经国讲,曾国藩家书“皆阅历之语”,有无穷意蕴。

其三,曾氏家训总结四类家族的兴衰周期律,前所未有。曾国藩对于家族兴衰周期律的研究和提出,大概是史无前例的,并且与大众的一般认知不尽相同。曾国藩指出,家族可分为官宦之家、商贾之家、耕读之家和孝友之家,他认为“凡官宦之家,多只一代享用便尽”;“商贾之家,勤俭者能延三四代”;“耕读之家,谨朴者能延五六代”;“孝友之家,则可绵延十代八代”。这样的家族兴衰周期律,给予世间人家以深邃的警觉。

其四,曾氏家训没有停留在口头说、书面写,而是重在落实。曾氏家教有三大特点——严教、勤教和身教。曾国藩认为“治家贵严,严父常多孝子,不严则子弟之习气日就佚惰,而流弊不可胜言矣。”勤教更不用说,曾国藩不管公务多繁忙,晚上一定留出时间在灯下课子读书,跟家人一起讨论学问。直到曾国藩晚年,仍然不遗余力,亲自为儿子曾纪泽、曾纪鸿讲授《孟子正义》一书。而身教,曾国藩更是在生活上、工作上,以及读书、修养、孝友、清廉等方面处处示范,作子弟的榜样。像这样的“中国式好家长”,值得每一位为人父母景仰与学习。

中国人向来是希冀“长久”的,譬如“永受嘉福”“长乐未央”“长命富贵”之类。对于一个家族而言,能够成为“几百年旧家”的,历史以来也是为数甚少,但是中国人始终以“光前裕后”的责任、使命与担当,构建着和美家庭,践行着家族文化的核心价值。读一读《百年家族的秘密》,掌握“家道何以长久”的密码,在深度的知与行中,努力让家庭、家族“嘉园幻彩、望族蜚声”。

2024-03-15 芳草亭 5 5 嘉兴日报平湖版 content_437790.html 1 3 家道何以长久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