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张宇青 通讯员 吴佳慧
本报讯 “现在开庭!”3月12日上午9时,随着一声庄严的法槌声响,一起买卖合同纠纷案件在新埭镇陆稼书无讼源泖河村文化礼堂开庭审理。这也是市人民法院今年“百庭进百村”巡回审判普法活动的首场审判。
与以往不同的是,这场审判还有新仓镇人大代表联络站、平湖·中国服装城共享法庭等4家共享法庭组织了视频直播旁听,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企业代表、调解员及群众代表等在线接受普法,庭后还进行了普法互动。
共享法庭是运用数字化手段,虚拟在群众身边的“人民法庭”,而巡回审判普法活动则是借助各共享法庭视频直播旁听的形式,将固定的巡回审判站点向村社农家、文化广场、专业市场、行业园区等场所延伸,从单纯的巡回审判、法治宣传向社会协同化解个案、类案治理转变,将普法的触角伸展至基层的每个角落,确保普法效果深入人心。
“近年来,一审民事、行政案件的收案数呈现出逐年下降趋势,但诉前调解案件的数量却持续上升。传统民事纠纷总量居高不下,而传统商事及新类型纠纷的增长也不容忽视。”新埭镇人民法庭庭长黄伟说,针对这一特点,他们在巡回审判与共享法庭的场所选择上都经过深思熟虑,侧重于解决民事纠纷。
考虑到新埭镇是我市羽绒服生产的重要基地之一,而平湖·中国服装城则是羽绒服销售的集中地,羽绒服买卖合同中涉及质量问题的争议时有发生。因此,本次活动特意选择在新埭镇,并邀请服装城的代表旁听。这样的安排不仅有助于针对性地解决当地实际问题,更能有效达到“审理一案,教育一片”的社会效果。“我经营羽绒服档口近十年,期间也遇到过货不对版的问题,有时也因不懂法而‘吃闷亏’。通过参与这次庭审学习,我对相关法律知识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服装城羽绒服经营者朱瑶说。
“巡回审判是人民法院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方式和途径,我们也在探索建立‘以人民法庭法官为主题、全市联村法官参与’的巡回审判工作机制。”市人民法院审判管理办公室(研究室)干警陆忠飞说,在接下来的“百庭进百村”系列活动中,他们会在纠纷总量大且万人成讼率增长明显的镇村和纠纷多发的专业实体市场、工业园区,增加巡回审判数量和频次,扩大巡回审判的受众面,发挥出巡回审判对法治宣传教育和社会治理的重要意义。
